杜律启蒙任邱边连宝集注
五言制卷一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岱”,仇本一作“岳”。
兖州,汉东郡。公父闲,时为兖州司马。公省侍,故云“趋庭”。
海岱,东海、泰山也。青徐,二州也。皆与兖相接。《史记》:秦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刻石,颂功德。《鲁灵光殿赋叙》:鲁灵光殿者,汉恭王馀所立也。
“纵目”二字开下,四句皆纵目所见。三、四句,就大概阔远处说。五六句,指定一二切近处说。或谓三、四横说,五、六竖说,亦通。盖自秦而汉为竖也。三、四句,于第三字着力。五、六句,于第五字着力。“碑“但曰“在”,则漫灭可知;“殿”而曰“馀”,则荒凉可知。此临眺之所以踌躇也。“古意”字,单承五六来。
O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唐志):任城县,属充州。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校记]
“进”一作“集”;“凉”,仇本一作“来”。“时”一作“旬”。
[集注]
《世说》:王献之夜卧,有盗入室。献之曰:“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
浦二田曰:“秋水”二句全提。中四,皆进船之景,句句不脱“秋”字。
“菱”字一读,“熟”字作活字看。“经时”二字连读,“经时雨”,犹云历久之雨也,与下“八月天”对。若云菱熟因经夫时雨,与本句虽通,于下句则不对矣。结句因秋至而动乡思也,无别意义,不必穿凿。
0O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风林”,仇本一作“林风”;“净”,仇本作“静”,一作“净”;“看”作“说”;“看剑”,一作“煎茗”。
[集注」
浦二田曰:此诗意象都从“纤月落”三字涵泳出来,乃春月初三、四间,天清夜黑时作也。又曰:自然流出,静细幽长。黄生云:夜景有月易佳,无月难佳。按此偏于无月中领趣。“净”字活用,犹拭也,谓以衣露拭琴也。一本作“静”,则“静琴”二字连读,与“衣露”字隔断不属矣。顾修远注作“衣露既沾,净琴始张”,尤无义理。琴有弦如弓,可张弛,故得以张名。“暗”字好,月落故水暗也。“带”字好,秋天高而春天低,天低故星低,星低故“带草堂”也。吴咏,吴音也,或是欻乃棹歌之类。公少时曾游吴越,故闻之而意不忘也。首句,“暗”点“夜”字,次句,于“露”字中逗出“春”字,“琴”字中逗出“宴”字。三、四,承写春夜。五六,承写“宴”字。末以题外作结。井井有法。
○题张氏隐居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校记]
“霁”,仇本一作“济”。
[集注]
《诗》:“鳢鲔发发”,又“呦呦鹿鸣”。《急就篇》注:杜康作秫酒。
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
浦二田曰:此与七言一首,未必一时所作,玩“时相见”三字可见。次句不成语。三、四,用经殊雅训。五、六,特小巧。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唐书》:府州各有法曹事。瑕邱,兖州府治。郑,官瑕邱者。石门,属齐州。
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
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校记]
“邱”,仇本作“丘”。“到荒林”一作“去相寻”
[集注]
汉制:以曹官为掾,如屋之有椽也。晋潘岳、夏侯湛,美姿容,每同行,人谓之联璧。《淮南子》:秦以一镒为一金。横吹,笛也。马融《长笛赋》: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截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
首联,天然好景,天然好句。首联,先从石门领起。次联,言刘法曹先至石门。五句,“联璧”字已兼郑瑕邱;“逢”字已兼自己在里。六句,叙宴。末联,借“龙吟”点缀,仍与首联照应。逐层挨叙,前后回环,可为法式。
○李监宅二首
李监,未详何人。洪本作李盐铁。或因次首末句而意之耳。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校记]
“李监”,仇本一作“李盐铁”
[集注]
李系宗室,故称王孙。《旧唐书》:高祖皇后窦氏,父毅,于门屏画二孔雀,有求婚,辄与两箭,约中目者许之。褥,坐褥也。《魏志》:黄尚为司徒,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两女俱乘龙。
“尚觉”云者,见己亦未能免俗也。妙!妙!曰“且食”、“谁看”,有应接不暇、意料不到之意。不嫌供己之穷酸,正以写豪家之奢侈耳。俱含讽意。“意颇浓”三字,开中二联。三、四句,陈设之浓也;五六句,饮馔之浓也。末联即结出题中眼目。盖李方嫁女而公在座,故作是诗也。
○二
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
杂花分户映,娇燕入檐回。
一见能倾座,虚怀只爱才。
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庭来。
[校记]
“华馆”,仇本一作“落叶”;“檐”作“帘,一作檐”;“官”作“车,“作官”。
[集注]
《司马相如传》:一座尽倾。《战国策》:骐骥驾盐车,上吴坂,迁延负辕而不能进。
顾修远曰:结句,言骥困于盐车,以况其官之闲冷。然天马来自汉庭,谓李为王朝宗室之臣,终当显用耳。浦二田曰:七、八与五、六,在即、离之间。言外见官居盐铁,本无汲引之权,而爱才若此,由其种自帝廷,胸襟自然阔达耳。结句与上联似不相属,浦注粗通,然终绝不稳惬。
前首含讽意,后首则专美之,向颇以为疑。读宋鹤龄注云:后一首见矣,若本逸诗,草堂本入正集,则知二诗非作于一时矣。盖李监为人,乃贵公子而豪宕自喜者,则二诗固未尝相背也。
龙门
洛阳西南伊阙口,俗名龙门,非禹贡龙门也。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来时屡改,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晖”,仇本一作“辉”;“晴”作“清,一作晴”。
[集注】
山气青缥色曰翠微。张协诗:堂上水衣生。注:水衣,苔也。
“乱”字跟“华”字来,言金碧之色与日光相照耀也。汪瑷曰:紫鳞卷跃岸,贴上晴涟之水;苍隼归巢,贴上献山之树。浦三田曰:中四,仰而俯,俯而复仰,有流利回环之妙。第六着一“归”字,便暗引结联,鸟归而人亦动归思矣。中四句,都于第三字着力,似少变化。
○○暂如临邑,至山山之湖,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临邑在齐州北百五十里。鹊山在州北二十里。李员外,邕也,公有同李北海太守登历下员外新亭诗,自注云:亭对鹊山湖,即此也。
野亭逼湖水,歇马高林间。
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
暂游阻词伯,却望怀青关。
蔼霭生云雾,惟应促驾还。
[校记]
诗题“鹊山湖”,仇本作“蜡山湖亭”。
[集注]
“风奔浪”则“鼍吼”,“日映山”则“鱼跳”,自是一例倒装。而顾注谓上句是顺下,是因鼍吼而生风浪也。恐无此理。词伯,指李员外。青关,注家俱末详,大要李时在青关,故望而怀之耳。促驾还,自谓当促驾而还临邑也。或云,谓李当自青关还湖亭,殊无谓。
○○○房兵曹胡马
《唐书》:诸卫府州,各有兵曹参军。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集注]
《史记》:得大宛汗血马,名日天马。《齐民要术》:马欲耳小而锐,如斩竹筒。空阔,涧壑之类,“所向无空阔”,如汉昭烈乘的卢而越檀溪也。
“竹”字一顿,“批”字作活字连下读。若将“竹批”二字连读,不但本句呆钝不灵,且与下句不对矣。马行疾则四蹄生风,是风自蹄出也,诗却用“入字,妙。若作“风出四蹄轻”,更成何语!五六,是十字句法。
“骁腾”字,总承中四。三、四句,正写马,是题正面。五、六,就乘马者说,是题对面。结句则兼人马而言,不使“房兵曹”三字落空也。此之谓老练雄深。
○○○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同竦
[校记]
“风”,仇本一作“如”。
[集注】
素练,画绢也。“画作”二字平用,犹工作、耕作之类。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此言鹰眼之碧也。有以“愁”字作“思”字解者,非是。绦所以系鹰。镟,转轴也,所以系绦。
杨宣楼曰:首句五字内,便有鹰在。如唐人《洛阳桥遇美人》诗起句云:“洛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只此七字内,便有美人出现也。余有《秋燕》,起句云:“无边芳草已凄其,颠雨斜风八月时。”戈芥舟亦谓七字内便有秋燕也。此为刺影得血。三、四句固妙,然读者几疑为真鹰矣,故急以五、六救之,盖画鹰而逼真者也。五句言绦镟之光可以摘取,六句言悬在轩楹,其势可呼而下也,不觉蹴起结句矣。结更以真鹰翻缴画鹰,笔力矫健,有龙跳虎卧之势。其疾恶如仇、矹硉不平之气,都从十指间拂拂出矣。鹰、马二物,故为神骏,故公遇此二题,无不入妙。而此二篇,尤为郁怒遒紧,盖绝唱也。要亦借酒杯,浇块垒,都为自己写照耳。
巳上人茅斋
《般若经》:佛言,若菩萨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裋”,仇本作“短,一作“裋”。
塘”,仇本一作“唐”;“今”作“同”。
[集注]
张礼《游记》:第五桥,在韦曲西,桥以姓名。汉谷口郑子真。
《南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南塘与第五桥,地之相近者,此日不识,彼日今知,盖互文也。是初游语。谷口喻郑,濠梁喻山林,并以庄、惠喻己与郑也。浦二田曰:先山林,次广文,次陪游,而总括以“幽兴”二字,既收本首,亦领下诸首也。
○○二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翻疑舵楼底,晚饭越中行。
[校记]
“章”,仇本一作“重”。
[集注]
大材曰章,“千章”,见《史记·货殖传》。碧润羹,言其色如碧润,或谓芹出碧涧,亦通。(静庐按:抑或调羹之水乃取之于碧涧也)
风潭、夏木,卑枝、密叶,越中景也;鲜鲫、香芹,越中味也。故结之云云。盖如所谓“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者。或谓结联单承五、六者,非是。起联十字句。“卑”字、“低”字、“接”字、“暗”字俱好。
三、四句,顶“夏木”。五六句,顶“风潭”。
三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氏。
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开拆渐离披。
月氏,西域国名。日华子:独活,一名戎王使者。当是其类。
此首专咏戎王子,见将军能致异花也。五句,言张骞使西域,但得葡萄、首蓿等,不能得戎王也。“徒空”二字犯重。六句言神农《本草》所无也。
○○O四
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
碾涡深没马,藤蔓曲藏蛇。
词赋工无益,山林迹未赊。
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
[校记]
“藏”,仇本一作“垂”;“无”一作“何”;“捻”一作“拈”。
[集注】
碾,水硙也。涡,水漩也。碾涡之深,可以没马;藤蔓之曲,有如藏蛇。以虚对实也。将军本一武夫,而有胜地可栖迟;己乃献赋不遇,身无住着,则词赋工何益哉?“山林迹未赊”,言现有榜样在也,当尽卖书籍,问尔东家主人,作何经营,作何位置,亦照样创一山林耳。但不知君家有几许书籍,可卖钱几许,可作何等山林。穷措大发大愿力,可博一笑。
○○O五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校记]
“用”,仇本一作“鲜
[集注]
古诗:“十五学弹筝,银甲不曾卸。”《车服志》:武后改佩鱼为龟。中宗初,仍给鱼。
引江为池,则沧江破矣,而此水乃沧江之剩者。凿山为洞,则碣石开矣,而此山乃碣石之残者。造语奇警。三、四俱倒装。浦注:时已初夏,“红绽”当指梅实,实初绽,多带红色。杨宣楼批五、六句云:迟回换酒具妙意,谓银甲不可换酒,金鱼无用,庶可换酒耳。诗妙,批亦妙。
五、六,见将军之豪宕好客。细思杨说,直是确不可易。不然,银甲用以弹筝,何消说得?不几成赘语乎?杨,名州彦,一字淡园,楚之当阳人,顺治已亥进士。康熙初年,为吾邑令,日游李性符先生东园,与庞雪崖、殷扩四、史真常诸公啸咏,视邑事蔑如也。学宪蒋虎臣先生超,按临本县,杨以被酒失郊迎,蒋坐堂上,盛气待之。杨衷诗稿以献,蒋读不数页,辄下座携手入,遂订交。后放归田里,雍正丁未、戊申间,其侄孙某守顺德郡,家兄识珍,时分训任邑,询其晚节,云:晚年辟谷不食,动十数日,后无疾面逝,或疑其尸解云。余家藏杨诗二册,一刻本,一抄本,其诗幽冷孤峭,能于孟、贾二家外别树一帜。书法如怪石苍松,与诗相称,似学晦翁者。又家藏杜集,其朱笔乃杨所为,系先君子手抄者,批评圈点不多,大要于冷处着眼。
○○○六
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欲”,仇本一作“得”;“只”作“衹,一作“只”。
[集注]
毛文涛曰:“飞瀑之溅,乍疑吹雪,是下句解上句法。二句,总形地之阴森,正起下联之酒醒而衣冷也。五句,不禁游人也;六句,与人同利也,正是淳朴处。顾注:“自有一山川”,不独承上联,正言夏月来游。而阴寒如吹雪,至衣冷欲绵,则山川亦大异矣,并结通首尤妙。
七
棘树寒云色,茵陈春藕香。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簟凉。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校记]
“棘”,仇本作“梀”,一作棘”;“陈”作“蔯”;“簟作“单”;“出”一作“至”;“益”一作“盖”
[集注]
棘树,枣树,其色似寒云也。茵陈,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曰茵陈。三句顶“茵陈”,四句顶“棘树”谓食覃在棘树下益凉也。
水府,即百顷风潭。“百里独苍苍”,言百里之内,独何之山林为苍秀也。
八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
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
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
[校记]
“刺”,仇本作“剌”(点校者按,刺船”无解,仇误)。
【集注]
唐安乐公主请昆明池为私沼,不得,乃凿定昆池。《酉阳杂俎》:魏悫取大荷叶盛酒,刺叶,令与柄通,名碧筒杯。晋《山简传》:时时能骑马,倒着白接。谓白巾也,乞,邱既切,与也。
后半觉拉杂不贯,诸家注解亦并欠圆融。概为删却,阙之可也。
○○九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集注]
刘须溪曰:“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言外具有世变。刘语可谓高着眼孔,然正非讥将军也。而注家又以时君黩武,将军独否救之,可以不必。
浦注:好文不奇,在将军则为难得。下四句更深细,罢酒多时,听诗不倦,起看夜候,月在薜萝。武人中那得有此。据此,则通首皆美将军好文矣。次句又未免不伦。
十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
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
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重过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集注]
问讯字,见佛书。东桥,即第五桥。妥,堕也。捎,掠取之意。古者诸侯朝于京师,有休沐地,言休息洗沐也。
寄书问讯,再订游期,而将军即有报札相邀,于是命驾速往,高枕而卧,则此山林乃吾庐矣。写得何等兴会!五、六,带点时令,俱是倒装。花之妥,因莺捎蝶;溪之喧,因獭趁鱼也。结联,明点“重”字,仍是申明第四句之义。野人,公自谓。
二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黄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校记]
“犬迎曾宿客”,仇本一作“犬憎闲宿客”;“清”一作“寒”;“屣”作“屧”,一作屣,一作屐”;“过”作“向,一作到,一作过
[集注]
《长安志》:翠微寺,在终南山。《十道志》:秦葬皇子起,其冢在陂北原,故名皇子陂。
前日之樽,仍在雨中;旧时之榻,未移沙内。以至向曾信宿,大亦驯熟。三句并见重过之意。四句却用借对,落落不拘,真大家数也。翠微寺、皇子陂,皆与山林相近,向曾登山林而望之者,今复当此云薄天清之际,不觉乘此幽兴又过东篱而登望也。仍不脱重过意。
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自今曲兴熟”,仇本一作“自逢今日兴”。
啜茗、点笔,题诗,皆平台之事也。翡翠、蜻蜒,平台之景也。以翡翠鸣衣桁,以蜻蜓而立钓丝,是物类亦有幽兴矣。自今以后,幽兴既熟,人之来往无期,则物之来往亦无期也。此正万物静观皆自得意。若将此二句单作自己说,“亦”字殊无着落,且此意章章可以阑入,何必定在此?
“蜻蜓立钓丝”,尤写得静幻入妙。某僧诗云:“风蒲猎猎弄轻柔,上立蜻蜓不自由。”与此同一神理。
○○四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梁。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集注]
甲之精细者为锁子甲,谓相衔之密也。《武库赋》:绿沉之枪。绿沉,谓调绿漆之,其色深沉也。陶潜《与子书》夏目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点校者按:此段引文有误。陶潜《与俨子等书)云:“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首联一呼一应。三、四句顶“朝参懒”五、六句顶“野趣长”未联亦见野趣之长,而朝参之所以懒也。《杜臆》曰:白日羲皇,不须高卧,乃翻用陶语。
五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校记]
“常”,仇本一作“尝”;“色”一作“鬓”。
[集注】
判,犹半也,犹言可以卒岁也。首二句见恋恋于林泉也。但年华晚暮,身世蹉跎,不能不舍之而去,故惟有怅望而已。倘沾微禄,归山买田,则斯游遂矣。然又恐其不能,故临别之际,把酒茫然也。山,即指何之山林也。买田,即欲与何卜邻也。若作归己家山,便与下不接,但此语本不甚醒。嫌其与己之家山相混耳。亦复恰是结首。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通志》:下杜城西,有丈八沟。
公性卞急而耿介,不好贵游,不喜声妓。曰“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其不好贵游可知;日“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其不喜声妓可知。此题云“陪诸贵公子携妓纳凉”,厌词也;曰“晚际遇雨”,快词也。二诗皆应从此参入。于诸贵公子既厌之矣,而复陪之游,何也?公诗云:“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由此诗观之,则公既厌之而复陪之游也,诚有所不得已耳。所谓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者也。于公乎何损?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集注]
《家语》:黍以雪桃。雪,拭也。日落风轻,竹深荷净,公子调冰,佳人雪藕,此是何等兴会!乃头上片云,来煞风景,众方嫌其败兴,而公乃曰此是雨催诗也,只此便是狂奴故态。
○○○二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校记]
“急”,仇本一作“恶”;“卷”,一作“宛
[集注]
兴致方豪,风雨骤集。以至越女燕姬,红消翠减;哀乐移时,夏秋异位。所谓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者,只此便可见也。此是一个小小下场头也。为贵公子者,正当于此着眼。中四句,浑承“风雨”来。顾氏以三、四句跟“雨”,五、六句跟“风”,非是。三四不免合掌。系缆,傍岸也;卷幔,下船也。下便接得“归”字。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律
《唐志》:左右武卫将军,统领宫廷警卫之法。汉高祖召田横,横自杀,从者为歌以寄哀,使挽柩者歌之,有《薤露》《蒿里》二曲。
一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
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诗题“歌”,仇本作“词”;“敢”一作“感”。
《晋阳秋):有星赤而芒角,西南流于诸葛亮营,已而亮卒。钟士季《徽蜀文》:王者之师,有征无战。班固为窦宪勒铭燕然山。后汉吴恢,杀青简以写经书。注: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首联,言将军没也。次联,言上下皆痛惜之也。五句,言时已太平也。六句,只是足无战意。七,八,言将军夙具韬略,当此太平无事,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赍志以没,不得封侯以垂功名于史册也。按:此说解后四句极好,但以次章之后半,三章之五、六证之,则将军固立功塞外者,前后殊矛盾。一说:五、六句即是将军之功,七、八句言有功如此,而数奇不封,书生虽已勒铭,而史乘曾无记载,故痛惜之也。按:此说与下二章庶不相背,或可从。意疏阔,犹言落落难合也。
二
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
铦锋行惬顺,猛噬失蹻腾。
赤羽千夫膳,黄河十月冰。
横行沙漠外,神速至今称。
“羽”,仇本一作“雨”。
“铦”,利也。“行惬顺”,言浑脱淋漓,无不如志也,跟“舞剑”来。猛噬,如虎豹之类。失蹻腾,言其应弦而毙,顿失蹻腾也,跟“射兽”来。赤羽,旗也。千夫膳,言众卒会食于旗下也。黄河十月冰,犹言冰坚可渡也。二句言士饱马腾,乘坚而渡,即下“神速”意。“至今称”关合“挽”字,若无此三字,通篇都似颂生前功业矣。五、六句,浑成大雅。前半称其技艺,后半纪其勋阀。浦注;后四纪塞外立功之事,即申明首章“已勒铭”意。
三
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
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飚。
部曲精仍锐,匈奴气不骄。
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飚,一作飘
《唐六典》左右金吾卫将军,掌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惟正月十五日夜弛禁,煎后各一日。
鸟毳,所遗之氄毛也。或扬于空中,见其轻,故吹之。二句写出徐行之神。择细草所生之地而坐之,其坐或偏而不正,故曰“称偏坐”,然不免费解。“称”,去声。六句妙,言将醉也,逗起下句。结奚落得巧妙。
○○官定后戏赠
公自注;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公进《三大礼赋》,上使待制集贤院,令宰相陈希烈考试文章,为希烈所忌。试后送有司,参列选序,摇河西尉不拜,改授右卫率府参军。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飚。
[集注]
陶潜为彭泽令,督邮至,吏白:“应束带见之。潜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遂赋《归去来辞》。
前四,明所以辞河西就率府之故。五六自赠,结慨其不得归也。
○○○赠高式颜
昔别是何处,相逢皆老夫。
故人还寂寞,削迹共艰虞。
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
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
[校记】
“是”,仇本一作“人”。
[集注]
孔子在宋,与弟子习礼于大树下,恒魋伐树削迹。《世说》:王戎过黄公垆,谓客曰:“昔与嵇叔夜、阮嗣宗酣饮于此。自嵇、阮亡后,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高式颜,适族子也。适于宋中送式颜,有“世上五百年,吾家一千里”之句,则式颜之为人可知。公《遺怀》诗云:“昔与高李辈,论文入酒垆”。高适也,李白也,想其时式颜必在焉,今则别已久矣。读首联,便见猝然乍见,悲喜交集,握手欷歔之意。故人,指式颜,四句“共”字,并自己在内。“论文友”,则专指适也。想当与高、李辈把酒论文之际,意气何其飞动也!相失已久,邈若山河矣!今者虽不见适,而见其侄,如见适焉。故飞动之意,见尔不能无也。通首一气,清空如话,五律上乘。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长安志):奉先县,西南至京兆二百四十里。白水县,属今西安府。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
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
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集注》
晋潘岳,武帝时为河阳令,转怀县。陆云,补浚仪令。刘堕,善酿酒,熟于桑落之晨,故名“桑落酒”。《后汉书》:王乔为叶令。每朝,有双凫飞来,乃举网张之,但得双舄。
杨为主,而崔与公为客也。潘比杨,陆比崔。桑落酒,杨开之也;菊花枝,崔来把也。五句纪其时,六句纪其地。公堂,杨奉先公堂也。仇云:二句亦喻二令之肃清洞达。七句“客”字,公自谓也。凫舄差池,挽合杨、崔。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
吾舅政如此,古人谁复过?
碧山晴又湿,白水雨偏多。
精祷既不昧,欢娱将谓何?
汤年早颇甚,今日醉弦歌。
《集注》
“政如此”三字,倒从下四句入。“晴又湿”,既晴而又雨也。“不昧”,祷辄应也。“欢娱将谓何”,不胜其欢娱也。汤有七年之旱,今有祷即应,共醉弦歌,见古人之无复过也。然未免溢美,而语意亦率。
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晋殷浩被黜,常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十五载,房琯讨之,大败于陈涛斜,故曰“战哭多新鬼”。绿,即酒也。瓢以酌酒,樽以贮酒,樽大瓢小,故樽无酒则弃瓢也。火似红,无火也,然欠妥。时数州皆为禄山所陷,故消息断。首联,就时事引起;次联,对雪正面;三联,对雪之苦况;结联,仍挽归时事。所以愁吟者,正以“战哭多新鬼”耳,顾修远乃曰:伤琯之败,非其罪也。如此则与“战哭”句不接矣。所以“书空”者,正以数州消息断耳,严灏亭乃曰:对雪书空,已为后日救琯伏案。如此又与”数州”句不贯矣。总因后日公有救琯事,牵合附会,而不顾文义之安否,注杜家每多此陋习,不可不痛加删削。
○○○对月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校记]
诗题,仇本作“月夜”;“何时”,一作“何当”。
[集注]
时肃宗即位于灵武,公寄家鄜州,奔赴行在,至长安,陷贼中,故对月而思其室家也。先君子渔山公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者,未解其母之何以忆长安也。如此既可上跟“独看”,亦可下接“云鬟”、“玉臂”云云也。常解但谓小儿女不能忆长安,则与下联之脉已隔断矣。云鬟之湿,玉臂之寒,皆望月所致,望月正忆长安也。申明“独看”句。月色如何能照干泪痕?惟“双照”,故干耳。妙!妙!凡我忆人,必从对面说人忆我,便深一层。此法自《陟岵篇》始,后来诗家多用之。此更添出有忆我者,有不能忆我而独忆我者,更为婉妙。清丽悲婉。
静庐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