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的繁衍 >> 宋人画鸟写实当胜过文艺复兴画人
宋代中国绘画在写实上达到了高峰,曾几何时有多少人感慨中国画的落后,争相改造,究其原因应该是对传统绘画的缺少研究和外部压力造成的吧!现代我们重读宋人,当感慨古人智慧。
诸君要问:为何中国画人物写实独缺?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反问一句:您是否愿意把一个不认识的人的画像挂在你家墙壁呢?可能、如果一幅美人可以,如果是一幅别的什么形象的人呢?这样也就有了答案。
如果是一个画西画的朋友也可能会反驳,中国画光影、体积究竟是比不过西画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一幅画怎样才算好、才算美?是光影、体积吗?舍本逐末罢了!
神韵、格调、意境、趣味、造型、结构、章法布局语言都是苍白的,看画吧!
芙蓉锦鸡图赵佶芙蓉锦鸡图赵佶立轴纸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设色画芙蓉、菊花,双钩工整。锦鸡回首,仰望双蝶戏飞。这幅画写实技巧相当高超,锦鸡羽毛的华美及细致斑纹、芙蓉花枝因锦鸡停栖其上的摇曳动荡之都刻画得传神逼真。
桃鸠图赵佶桃鸠图赵佶册页绢本设色纵26.1厘米横28.5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册页在传为宋徽宗的作品中比较特别。桃花与枝叶钩勒精工,栖鸠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卓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传其为画家二十六岁时的作品。
竹雀图吴炳册页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棘竹丛生,枝桠横出,枝头有一雀鸟正在悠闲地啄理羽毛。整幅画面景物聚于下侧,可见南宋构图新风的影响。图中竹枝用双钩技法,雀鸟在用色彩没骨画出后,重点部位再用墨线描出。这是吴炳传世作品中的代表作。
果熟来禽图林椿册页绢本设色纵26.5厘米横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有林檎果一枝,枝上硕果累累。其上栖息一小鸟,翘起尾巴,挺起毛茸茸的胸脯,作欲飞的情态,形象生动可爱。悬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枝柯,仿佛在轻轻地颤动。果叶正反两面的枯荣之态刻画细致,连虫蚀的痕迹都颇为清晰。画面虽然简单,却充满生气盎然的意趣,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全图笔法精工,设色妍美,是南宋初期花鸟画的代表作。
林椿,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孝宗淳熙(~)时为画院待诏。工画花鸟、草虫、果品,以赵昌为师,设色清淡,精工逼真,善于体现自然的形态,所绘花鸟果品,小品为多,当时赞为“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传世作品有《果熟来禽图》、《梅竹寒禽图》等。
梅竹寒禽图林椿团扇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2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神态生动。竹梅为双钩填彩,而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枫鹰雉鸡图李迪立轴绢本设色纵.4厘米横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宋画中罕见的巨幅作品。图绘坡石竹丛中,一棵古枫拔地而起,枯枝上一只凶猛的苍鹰正向下怒视着一只慌忙逃窜的雉鸡。画面上的山石树干用笔粗重,辅以水墨皴染,其阴阳向背,都交待得十分清楚。树上的枝叶疏密有致,层次鲜明。枫叶、竹、草、皆以双钩绘出,略加点染。鹰、雉的羽毛描绘精细;鹰之蓄势待发与雉之仓皇胆寒,刻画得十分准确生动。整幅画面给人以严谨结实、气魄宏伟之感。
李迪,生卒年不详,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北宋宣和年间,他任职画院,授成忠郎。南宋绍兴年间,他复任画院副使。李迪擅画花鸟、竹石,画犬亦佳。长于写生。传世作品有《风雨归牧图》、《雪树寒禽图》、《枫鹰雉鸡图》。
雪树寒禽图李迪立轴绢本设色纵.1厘米横5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竹叶覆雪,轻染薄雪的棘树上,栖息着一只伯劳。山坡以笔勾出,写一丛衰草,更添雪意。双钩写竹、树干,敷色渲染。雀鸟以没骨及钩勒相结合绘出,写实生动。此画是作者晚年的精心之作。
秋柳双鸦图梁楷册页绢本纵24.7厘米横25.7厘米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枯权上一枝垂柳随风摇曳,二只乌鸦绕树飞鸣,一轮圆月淡淡无光。全幅构图清疏,意境幽邃,寥寥数笔便将秋季黄昏刻画得淋漓尽致,笔筒意赅。此图表现出作者细致的观察能力、高度的概括能力以及精深的笔墨表现能力。
梁楷,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祖上为东平(今属山东)人,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工画人物、佛道、鬼神,兼擅山水、花鸟。性格豪放不勒,人称“梁疯子”。画分二体:一日“细笔”,一日“减笔”。对明清的徐渭、朱耷等,以及现代齐白石等有影响。传世作品有《六祖截竹图》、《八高僧故事图》、《柳树寒鸦图》等。
暮雪寒禽图马麟卷绢本设色纵27.6厘米横42.9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清丽的笔法,绘出冰天雪地之中,山竹覆雪,两只寒禽躲在山石之下的杏枝上过夜的景象。以淡墨渲染全景,烘托出雪意,双钩写竹,用笔劲力。整幅画面萧瑟冷峭,意境幽远。
叭叭鸟图法常立轴纸本水墨纵78.5厘米横39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画八哥鸟立于老松干上,鸟身以极为概括的淡墨和浓墨画出,用笔与用墨十分简练,但鸟俯首啄羽的动态却生动而自然。松干和松枝以淡墨写出,又绕以富有变化的藤枝,虚实相映,笔筒墨润,堪称逸品的典范之作。
法常,生年不详,约卒于年,南宋画家。杭州西湖长庆寺僧,俗姓李,号牧豁,蜀(今
四川)人。初儒生,中年出家。擅画龙虎猿鹤、花木禽鸟、人物山水。笔墨萧散虚和,亦作泼墨山水,或用蔗渣草结,随笔点墨,不费妆缀,意趣盎然。传世作品有《观音、猿、鹤》三联幅,《龙、虎》对幅等。
鹤图法常立轴绢本水墨淡设色纵.9厘米横98.8厘米(日)京都大德寺藏
法常所作的此图原是和《观音图》、《猿图》合为一套三联立轴,其为左轴画。图中一只仙鹤,昂首清啼,步出竹林。周围云蒸雾绕,仙韵十足。笔法轻峻有致,墨色酣畅多变。鹤的用笔较细致,工写兼备。以水墨画竹林,墨色浓淡变化自如,这在前人是颇为少见的。淡墨渲染背景,以烘托主景物,使人有风声鹤唳的清凉之感。
梅竹雀图佚名团扇绢本尺寸不详(美)私人藏水墨设色
此图体现了南宋院体花鸟画的典型特征。图中梅竹相依,由左上向下斜势而出,枝头黄莺,宛然欲起,饶有生趣。构图之精巧,线条钩勒之细腻,设色之清疏淡雅,都与画院名家林椿的画风相近。
枯树鸥鹆图佚名团扇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作秋树残叶,枯枝上栖息着一只鹳鹆。整幅构图疏密得体,用笔上整,刻画入微,神形兼备,为宋代写生花鸟画中的杰作。
榴枝黄鸟图佚名册页绢本设色纵24.6厘米横2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黄鸟一只,嘴啄小虫,栖止于榴枝上,神形毕肖。图中枝梗从右向左斜出,沉甸甸的石榴挂于枝干。榴叶萧瑟,鸟的羽毛用淡黄染色后,再用粉白以短而细的笔触勾描,具有毛茸茸的质感。鸟的翅膀和尾部等处,浓淡墨色参用。画面设色侬艳而又对比鲜明。
梅竹双雀图佚名册页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2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绿竹丛中,白梅二枝,枝疏花茂,袅娜清冷。枝上两只小鸟栖息,其中一只抬头向
上远眺,一只低头俯视,形神毕肖,茸毛质感逼真。图中竹叶为双钩填色,笔力劲辣,用笔精工,设色清丽。画风近于南宋画院一派,精工巧丽中又见生动。
霜筱寒雏图佚名册页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2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绘五只麻雀栖止于枯棘上,右侧衬小竹一枝,清韵冷翠。图中小鸟神态各异,动静不一,取向不同,形象生动逼真。从画面看,小鸟的形象更接近自然情态,说明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写实的功力。此图用笔精工,设色优美,是南宋写生花鸟画中的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