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王阳明心学为什么你一说话总是得罪人学会这

发布时间:2024/12/12 19:14:44   

欢迎大家来到读书君的《王阳明:人生即修行(知行合一)》大课堂,我们致力于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本专栏很重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鸟的评说》里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多么熟悉的场景对话,这写的哪里是鸟儿,分明是人啊!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和行为,无法正视别人的优点,喜欢评说别人,数落短处,专门揭人之短,揪着别人的缺点错误,大肆宣扬。

人生啊,最怕的就是心胸狭窄,小肚鸡肠,不能容人容事,只能盯着别人的缺点看。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庭,多少的人际关系矛盾就是因为对亲人、朋友太苛刻,太挑剔而导致的?可以说,数不胜数。

如何处世,如何待人是一门处世哲学,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有多少人,尽其一生都没有学好这门学问,以至于树敌太多,人生事事不顺,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01

有这么一个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起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争执的对象分别是当时的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

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

当时,张英在北京为官,他的儿子张廷玉也在朝为官,老家的事情基本上都交给老管家操办。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宰相家做事,老管家觉得无论是从身份地位还是权势上看,都远远在于叶秀才之上,况且如此建墙也有理有据,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没什么值得重视的,于是就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

秀才虽穷,但是志气大,看着张家不由分说把墙给砌上了,心中恼火不已。年轻的穷秀才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于是拿起了自己最擅长的笔墨,一纸状文将张家告到了县衙,双方打起了官司。

一个穷秀才和当朝的宰相打官司,这听起来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亲朋好友们都担心秀才安危,怕他吃亏,劝他赶紧撤诉,但是秀才态度坚决,坚定捍卫自己的“利益”。

老管家一看事情将要闹大了,就赶紧写了一封信给在京的张英,将此事禀告了宰相。不久之后,老管家收到了回信,打开信封一看,上面仅有四句话: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老管家很快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前往叶家告诉秀才,张家明日拆墙,后退三尺让路。秀才听了以为管家戏弄人,目瞪口呆直言不敢相信。直到管家给了宰相回的诗,他最终才相信这是真的。

对此,秀才十分感动,连连称赞:“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

第二天,张家果真拆了墙,后退了三尺,而秀才见状也将自家的墙给拆了,后退了三尺。于是,两家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如今,这道六尺巷”已经成为了桐城县的一处历史名胜被保存下来。

这个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像争土地等这样的案例,何止是古代,在如今更是频频上演,尤其是在乡村等地区,不少人为了争土地,兄弟间闹得反目成仇,邻里之间闹出人命。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8%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0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