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的繁衍 >>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物外之交
按:《诗说中国》是首部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是为了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古诗概括、歌咏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唯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得圣贤精神滋养、贯通中华文脉、鼓舞华夏儿女大步前行,慎终追远以继往开来,与古今贤哲一道,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此诗由国画家巩永孝绘制《寒山拾得物外之交》诗意图,本文选自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义三百图》,由著名文化学者张红星教授注解。全书篇内容将陆续发布,每幅图之命名均为相关成语。
庚辰岁寒山拾得问答古风
寒山
多少般数人,百计求名利。
蝇营觅荣华,狗苟贪势位。
心为欲所迷,形受物之累。
待到天数尽,为世共唾弃。
拾得
心中无我求,一般拿名利。
只是为道用,谁解其中意。
不遭万人指,何成千秋志。
百花丛里过,未曾沾些刺。
韩天佳教授赏析:
彬宇先生此诗作于年孩童时,全诗没有总结概括寒山拾得的生平历史,却仿效了寒山拾得两位诗僧的唱和诗作风格,以“名利”为核心展开了人生追问,十分有趣。全诗貌似寒山拾得二僧诗偈的g风格口吻,而细看其内容思想却有诗人彬宇先生自己的见解,从其中“千秋业”等儒家事功的词语上便能看出端倪。其实彬宇先生有很多诗都体现了儒释道合一的特点。
我们借彬宇先生这首诗来展望一下寒山、拾得的生平,了解下两位著名诗僧的故事:
寒山是唐代著名高僧,长住天台山客岩幽窟中。本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自号“寒山”。他以桦树皮作帽,破衣木屐,喜与群童戏,言语无度,人莫能测。常至天台国清寺,与寺僧丰干、拾得为友,将寺院残余饭菜倒进竹筒,背回寒石山维持生活。
寒山经常在山林间题诗作偈,其诗通俗,表现山林逸趣与佛教出世思想,蕴含人生哲理,讥讽时态,同情贫民。后人辑成《寒山子诗集》3卷,《全唐诗》存诗首。元代传入朝鲜、日本,后译成日、英、法文。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与拾得、丰干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称“国清三隐”。寒山好讽谤唱偈,每有篇句,即题于石间树上。寒山诗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通俗易懂,机趣盎然,多作佛门警世语。全唐诗汇编成《寒山子诗集》一卷,收录诗歌余首。
寒山的生平保留在他的诗篇里。听他自述:“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引自钱学烈《寒山诗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寒山少年时,过着富家子弟的生活。青年时,照例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他因为奇怪的原因而落选了——据《唐六典》云:“吏部……以四事择其才,曰身、言、书、判。“唐代选官量才有四个标准,分别是身材丰伟、言词辩正、书法遒美、文理优良。寒山“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书法和文章都不错,可惜爹娘把他的身材生矮小了,或者相貌不够端正,而没有选上官职。这是大唐科举给人落下的一个话柄,当官的个个要相貌堂堂,这是奢侈的、唯美的,也是非人性的、不公平的标准。“个是何措大,时来省南院。年可三十余,曾经四五选。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卷。行到食店前,不敢暂回面。“寒山多次落选,最后无颜回乡,滞留京城,成为一个流浪书生。“前度是富儿,今度成贫士。”“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兄弟责怪他,妻子不理他,在人世间,他求不到前程,又割绝了人情,整个世界都坍塌了,人生陷入绝境。带着一身伤痛记忆,寒山浪游天下,最后选择上山去独居。为什么在大唐盛世做隐者?因为他无法在世俗生活中求得荣耀,在三十岁以后,他是被迫走上一条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生活道路。这期间,要经历多少心理煎熬和自我超越,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跳出世俗主流的价值观,独自为自己寻找一个生存的依据?
经过学者考证,寒山之父为杨瓒(年~年),本名杨慧,字恒生,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大臣,武元皇帝杨忠的儿子,隋文帝杨坚同母弟,母为元明皇后吕苦桃。容颜俊美,好书爱士。北周时,门荫入仕,起家中侍上士,册封竟陵郡公,迎娶顺阳公主,授御伯、纳言、仪同三司。周宣帝即位,升任吏部中大夫、上仪同三司。周静帝继位,拜大将军、大宗伯,进封邵国公。担心隋文帝篡位未成而株连同宗,数次阴谋图害隋文帝。开皇元年(年),册封滕王,授雍州牧,因事罢官,闲居家中。开皇十一年(年),杨瓒去世,时年四十二岁。
滕穆王杨瓒,字恒生,隋文帝杨坚的同母弟,在周朝因为杨忠的军功受封竟陵郡公,娶北周武帝的妹妹顺阳公主,自右中侍上士升迁至御伯中大夫。保定四年,改任纳言。授仪同的称号,杨瓒是贵公子出身,又娶了公主,容貌俊美,好读书爱与士子交谈,在当世很有名望,时人称呼为杨三郎。周武帝很亲近喜欢他,平定齐国的战役,各个亲王都跟随前往,留杨瓒守卫都城,皇帝对他说:“朝廷的事情,都交给你,朕要去东方征战,西边的事就不会忧虑了。”他就是这样的受皇帝信任亲近。
周宣帝即位,升任吏部中大夫,授上仪同的称号。不久,皇帝驾崩。杨坚进入宫廷,将要主持朝政,命令杨勇召他入朝,想要和他商议朝事。杨瓒素来和隋文帝杨坚不和,听说要召见他,不去。说:“做隋国公恐怕还保不住家人的性命,为什么要去做灭族的事呢?”杨坚任宰相,杨瓒升任大将军。不久,又担任大宗伯,修撰礼法和典章,晋封上柱国,授予邵国公的爵位,杨瓒看到杨坚执政,臣下还不是都很服从,担心会给家族带来灾祸,暗中策划杀掉杨坚,杨坚对他却很宽容,以礼相待。
隋文帝杨坚接受禅让称帝后,封杨瓒为滕王,任命其为雍州牧。杨坚总是招呼他坐在一起,称呼他为阿三。之后因为触犯法律被免职,以藩王身份就第。杨瓒的妻子宇文氏以前总是对独孤皇后诉说不平的事,到这时更加郁郁不得志,暗中施行巫蛊诅咒的事,杨坚命令杨瓒和她离婚,杨瓒不忍心和她分开,几次请求不得到允许。杨坚不得已答应了他。宇文氏之后从属籍中除名。杨瓒因为违背旨意,对他的恩赐和宠信更加少了,开皇十一年,跟随杨坚到栗园游玩,随即暴毙,时年四十二岁。人们都说他是被赐了毒酒害死的。儿子杨纶承袭爵位。
父亲是杨忠,隋太祖武元皇帝。母亲是吕苦桃,元明皇后。王妃宇文氏,是北周顺阳公主。儿子有道悼王杨静、滕王杨纶、竟陵郡公杨坦。杨猛、杨温、滕王杨诜。
及受禅,立为滕王,后拜雍州牧。上数与同坐,呼为阿三。后坐事去牧,以王就第。
瓒妃宇文氏,先时与独孤皇后不平,及此郁郁不得志,阴有咒诅。上命瓒出之,瓒不忍离绝,固请。上不得已,从之,宇文氏竟除属籍。瓒由是忤旨,恩礼更薄。开皇十一年,从幸栗园,暴薨,时年四十二。人皆言其遇鸩以毙。子纶嗣爵。
寒山作为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的推崇。自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诗就在日本一版再版,并且有十多位学者对其诗作了大量研究、注释及翻译工作。日本著名小说家森鸥外(—年)曾根据寒山诗集前闾丘胤的序言,写了名为《寒山拾得》的一篇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之一。被佛家公认为文殊菩萨再世,如果没有他日本佛教至少倒退年。
寒山在日本的影响远超他在中国的名气,一直被视为禅宗大诗人。他的独特形象,一头乱发、裂牙嗤笑、肩扛扫帚、手持画卷,一副疯和尚的模样深受日本人崇拜,被视为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大师之一,也是历代日本艺术界和文学界创作的重要题材。
寒山之所以在日本流行,首先是天台宗的影响。据说唐朝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带去的佛经中就有天台宗典籍。其随行弟子思托就是台州开元寺僧人,他在日本最早开讲佛学,后来成为日本国宝的鉴真大师像就是他所塑造。日本学人最澄(—)于年入唐学法,最澄回国后,正式创立日本天台宗。北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年),日本天台宗僧人成寻入宋求法,获《寒山子诗一帖》,令弟子带回日本,这是寒山诗最初进入日本,以后则越来越多。现存最早的寒山诗集版本,即公元年的国清寺本,目前就收藏在日本的皇宫图书馆。
禅宗无疑是日本人喜欢寒山的最重要原因。自镰仓时代起始,禅宗就不断风靡日本,作为禅宗诗人的寒山也因此流行。寒山的诗句,许多本身就是偈语,可以为参禅和上堂开悟所用。
中国近代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新青年》开始大力倡导白话文。胡适在其《白话文学史》(年新月书店出版)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三人并列为唐代的三位白话大诗人。由此,寒山始受到国人的青睐,大陆及台湾学术界纷纷撰文评议寒山,新中国成立后到八、九十年代,寒山研究更呈现出雨后春笋之态势。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寒山诗远涉重洋传入美国,美国“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将寒山奉为偶像,其诗一时之间风靡欧洲。寒山诗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为众多的读者所接受,在那里,他赢得了比李白、杜甫还要高的声誉。
寒山诗在二十世纪受到了中国及西方众多读者、研究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