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生活环境 >> 与廉颇赵奢名将并列被誉为战克之将,国
《汉武大帝》里汉景帝在他死后悲痛说“折了朕的苍鹰。”这个“大汉苍鹰”是谁?
他就是郅都,比起他的名字大家更多的知道的是“苍鹰”这个外号。郅都,河东郡大阳县人。在汉文帝时他是候补官员,汉景帝时官拜中郎将。郅都为人勇敢,做官廉洁,不拆阅私人信件,不接受私人馈赠,不帮人办私事,自己常说:“已背亲而出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西汉初年,西汉遵循黄老之术崇尚“无为而治”,但导致地方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有的居然横行地方,蔑视官府,不守国法。不如济南郡的大姓宗族共有三百多家,强横奸滑,如瞷氏家族,仗着宗族户多人众,称霸地方,屡与官府作难。地方官循于常法,“莫能制”,由于济南太守不能治服他们,于是汉景帝拜郅都为济南太守。郅都刚一到任,久立即杀掉了瞷氏大族的首恶分子,而其余的大姓坏人都吓得两腿发抖,便不敢再与官府对抗。过了一年多,济南郡大治,路不拾遗,而周边十多个郡县看见郅都就像看见上级官员似的。
郅都因为管理济南有功,几年后,郅都被调回长安,被汉景帝升为中尉,掌管刑罚。此时条侯周亚夫镇压了七国之乱,又是原来太尉周勃的儿子,高干子弟出身,为人比较傲气,大家都很害怕他,对他毕恭毕敬,唯独郅都见到周亚夫只是打个招呼。郅都在任期间,实行严酷的刑法,由于文景时期的社会治安比较安宁,百姓触犯刑法都非常的少,犯法的多是那些有权有势的贵族和皇族子弟。郅都对于这些贵族,一点都不留情面,凶名远播,以致一些贵族都不敢正面看郅都,背后叫他为苍鹰。这既是“苍鹰”的由来。
公元前,汉景帝立栗姬所生长子刘荣为太子,同时封刘彻为胶东王。但是公元前,栗姬失宠,废刘荣为临江王,封王美人为皇后,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两年后公元前年,刘荣又因被告发侵占宗庙土地修建宫室,汉景帝召刘荣进京觐见,进京后前太子刘荣被传到中尉府受审。临江王刘荣受审问期间,郅都不讲情面责讯甚严,刘荣很恐惧,久请求郅都给他笔墨,要直接给汉景帝写信,表示谢罪,郅都却告诉官吏不给他笔墨。后来魏其侯窦婴派人暗中给刘荣送去书写工具。刘荣向景帝写信谢罪后,便在中尉府自杀身亡。而窦太后得知长孙死讯后大怒,深恨郅都执法严苛不肯宽容,要杀了郅都,汉景帝未保他性命,将他罢官还乡。
不久之后,汉景帝就任命郅都为雁门太守,让他可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处理政事,同时让他乘便取道上路,这次郅没有招摇,他抄小路秘密去雁门上任。虽然雁门地处边疆,但匈奴人早就听说了郅都的名气,现在听说郅都来了,马上引兵而去,一直到郅都死了也不曾侵犯雁门。为了训练士兵,匈奴人甚至制作了形似郅都的木偶,让骑兵向他射箭,却屡射不中,没想到匈奴人竟害怕郅都到了如此的程度。西汉成帝时,大臣谷永在一道给汉成帝的奏折中,曾论及郅都,说:“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向沙幕。”并把他与战国赵国的廉颇、赵奢等名将并列,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后来匈奴人为除掉郅都,他们使用了反间计,让人控告郅都违反汉朝的法令。当窦太后知道郅都还在当官后,认为汉景帝骗了她,要求杀掉郅都,汉景帝说:“是忠臣。”窦太后说:“临江王刘荣不是忠臣吗?”
最终郅都还是被斩首。郅都死后不久,匈奴骑兵重新侵入雁门。
就这样大汉苍鹰坠落,生于何年无人知晓,死于何年亦无人记载。有人说郅都是酷吏,严刑峻法。但我认为他是一个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一心为国家尽心尽力的骨鲠之臣。他为官忠于职守,公正清廉,对内不畏强暴,敢于对抗豪强权贵;对外积极抵御外侮,使匈奴闻风丧胆。正如司马迁所言:“伉直,引是非,争天下大体。”郅都他争的天下大体,绝非个人的私利恩怨,维护的是朝廷的律法,世间的公平正义。这一点他与唐朝的来俊臣,周兴有着本质不同。陈寿《三国志》中说:“郅都守边,匈奴窜迹。故贤人所在,折冲万里,信国家之利器,崇替之所由也。”而后世的这些评价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告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