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黑耳鸢伤人事件及现象背后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5/11 17:17:17   
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作者

谢决明

形色注册名“期野益智花”,自然爱好者

猛禽在野外的数量相比于其它鸟类来说是很稀少的,观鸟者当中不乏对猛禽情有独钟的人。每年的迁徙季,在视野开阔的山冈海边,总有一帮端着望远镜和相机的追鹰者,抬头看得脖子酸、眼睛花。今年秋季我调查处置了两起老鹰主动攻击人的案例,对于了解猛禽习性的鸟友们来说,这样的情况有点匪夷所思。在我的印象中,华东地区的城市里并没有强大到敢于把人当成目标的大型猛禽,所以我刚接手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

两处现场均位于太湖北岸边的某高档别墅区,附近有公园、高级的园林酒店和疗养所。那里是本地自然环境保留得最完整的绿地,吸引众多野生动物也并不奇怪。报告者称连续几个上午,有一只“大老鹰”飞过来攻击扫地的保洁员,有的保洁员因此而受伤了。

发现肇事者的工作进展很顺利,从目击者用手机近距离拍摄的照片和录像上我毫不费力就认出了那是黑耳鸢——江南地区最常见的中型猛禽,平时以各种小动物如鼠、鸟、蛇、蛙、鱼和大昆虫等为食,偶尔也会在垃圾堆上觅食,习性上归于“清道夫”那一类,并不像游隼和苍鹰那样强悍。

按照一般想法,它们不应该成为肇事者的。我在动物园养过黑耳鸢,每当我走进硕大的鸟笼里的时候,总会有几只养熟的黑耳鸢飞过来打招呼。它们喜欢从背后无声地掠过头顶,用翅膀轻轻拍打我的帽子,意思很明显:带吃的来了吗?

好像要坐实我的疑问似的,一只黑耳鸢很缓慢地出现在我的头顶,张着翅膀一圈一圈地盘旋,以至于我用手机也可以拍到不错的视频,在相机的长焦镜头里,甚至可以看到它对我的冷眼俾倪……呵,野生的就是有个性。

我调查了物业反映的几个地点,拍摄了现场的图片,还跟当事人进行了交谈,很快就理清了脉络:时间都是早上,地点都是在别墅区的某个路段上,攻击对象都是路面保洁工人,具有明确的规律性,而动机只能是一个:保护领地——鸟类只有在保护领地的时候才会表现出强大的勇气。

可问题是:它为何要选择与人为邻,以至于造成罕见的冲突呢?

突出的问题是,黑耳鸢找不到合适的巢址,被迫跟人争夺生存空间。有些野生动物在人类活动的压力下,被迫适应这种特殊的环境:乌鸫和珠颈斑鸠已经多次报道在人们阳台上的花盆里做窝;八哥和喜鹊成为路灯电杆和立交桥墩缝隙中的常客;红隼则学会在楼房平台隔层里栖身而保持了稳定的种群数量……

但是体型较大的猛禽对环境有更严苛的选择,江南地区缺少高山悬崖,猛禽只能选择高度在十米以上的枝干不太茂密的大树上筑巢。而现在的大规模环境整治,砍掉了很多看起来有点无序的杂树,代之以修建齐整的园林灌木和草坪,只有在人们居住的范围内,大树才得到较好的养护,于是幸存的它们被别墅区栽种的景观大树吸引过来。本来它们不应该那么好斗的,但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通过冒险攻击人,企图得到一块相对清静的领地。

但是人们是不可能因此而退却的,冲突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消灭阻碍对象,对于那些暂时无法适应跟人类伴生的物种来说,前景尤其黯淡。

对于肇事的黑耳鸢,我无奈提出了拆窝建议(巢中无蛋和雏鸟),指望它在别处找到合适的巢址,以免冲突加剧而吃眼前亏。

有一对黑耳鸢就这样被请出别墅区,不久后附近的另一个别墅区报告说,老鹰在他们小区攻击人了……

看来我的努力还远没有得到美好的结局,猛禽们很累、很困惑,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说了,看一组照片吧,有谁想到解决的好办法,记得告诉我。

蓝点白圈是肇事地点

右边绿色的为大片的绿地

但没有合适的高大树木

这里的黑耳鸢已经适应了人类活动

我用手机拍摄的黑耳鸢盘旋的情景

相机镜头中的黑耳鸢敌意地注视着我

黑耳鸢抢夺了喜鹊的巢

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工成自己的巢

可见离别墅房屋距离很近

业主在自家别墅里养的家禽

也会吸引猛禽的注意

保洁员被攻击后留下的血迹

保洁员的帽子被抓后留下的破洞

最后看一下监控视频中黑耳鸢攻击人的情景:

-END-

编辑

刀刀

重拾自然

—让科普更加科学让科学更接地气—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6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