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农家子弟跳出农门有多难长篇小说春回大雁

发布时间:2022/12/26 0:41:38   
北京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506.html

原题:《读春回大雁归有感

吴昌龙》

“由李映华老师创作、由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作序的《春回大雁归》这部长篇小说,可以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读完这本书,就像吃了蜂蜜一样。从嘴里甜到心里,让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书中的情节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这可能是我发自内心为《春回大雁归》写读后感的原因吧!

是的。读一本好书犹如品尝一份美食,好的东西自然要与大家分享,不能独善其中。

由李映华老师创作、由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作序的《春回大雁归》这部长篇小说,可以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文中的内容深深所吸引,被文中的动人情节不由自主地欢呼雀跃起来。多次惊醒了身边午休的同事,他们看我高兴而得意的模样,还以为是我重了彩票大奖呢!

《春回大雁归》这部长篇小说分为上、中、下三篇。李老师的这部长篇小说,就是把文以载道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从刘氏桥这个地为切入口,以时间为经线、以主人公黎天明所见所闻为纬线,叙述了半个多世纪发生在这里及其周边的人和事。读完该部长篇小说,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事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想想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一个农家子弟要想跳出农门,摆脱贫困,靠知识改变命运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文中以黎天明为叙事主角,从黎天明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存的法则和警句。那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冲动,冲动注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人生在世,光有文化还不行,必须要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始终相信法律是透明的,司法是公正的,只有将法律在阳光下运行,才有威慑力和约束力;要想富口袋,首先富脑袋。黎天明极其坎坷的一生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被打倒,既然是有人污陷,短时间内在痛苦的深渊挣扎,但是他在维权的路上始终没有停下脚步。遇事冷静、勤学法律、勤奋好学这些都是他获胜的法宝。

文章的上篇主要讲述了黎天明坎坷的求学之路和在大集体时代的艰苦生活。为了给孩子挣份奶粉钱,他白天上工干活,收工回家后熬夜编笆斗出售贴补家用。和妻子林爱红同甘共苦,养儿育女。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妻子林爱红受罪。可是温柔体贴的林爱红不仅没有少分担家务,而是包揽了家务的全部。让黎天明能够安心出工和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时代绝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随着年恢复高考制度,对“老三届”放宽年龄的限制,给了黎天明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作为六七届的高中生,离开学校大门十年,再也没有摸过高中课本,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有机会参加高考。已进入而立之年的他,已是三个小孩的父亲。还可以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他对报考专业相当谨慎重视。最后决定报考文科,语文、历史、地理、政治靠原来的基础,集中所有精力复习数学。通过自己勤学苦练,他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了一名人民教师。黎天明深有感既,一路坎坷,一路艰辛,终于摆脱困境。兴奋之际,提笔写出以下几句:“人生就像月亮。月有阴晴圆缺,人有酸甜苦辣。如果月亮是平直的线,就不会有人酌酒赏月。每个直立大写的人,像苍鹰搏击浩瀚蓝天,像骏马弛骋无垠草原,风雨雷电坦然面对。因为经风历雨搏击后——定会有湛蓝湛蓝的朗朗晴天。”

文章的中篇部分主要讲述了黎天明大学毕业后,本有机会进城当教师。然而黎天明考虑到家乡的孩子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方便照顾家庭,他毅然选择在基层任教。黎天明身份的改变,父老乡亲既有对他恭维祝贺的,也有对他存心不怀好意的。在陈海民哥家吃饭时,主人殷勤劝酒,黎天明在高兴之际,几次交杯换盏你来我往后,竟然把两斤六十多度的大麦调烧酒喝了个底朝天。随后觉得头晕乎乎的沉,于是陈海明扶他在大哥的床上躺下。一觉睡到夕阳西下,被人叫醒后,头还是晕沉沉的,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但他还是强忍着,由陈海民陪同着他在暮色中高一脚低一脚地向刘氏桥走去。

路过一家卤食店,黎天明停住了。他想,现在拿工资了,虽然还欠帐,但是也要犒赏家人。想到这些,他走进卤食店,花了六元八毛钱买了一个猪颈脖。正在他掏出来一张十元钞票付给店主王金德时,王金德要求黎天明换一张,处在酒精作用下的黎天明非常恼火,他不但没有换钱,而且和店老板论理交涉。谁知,越交涉店老板越不卖帐,最后发生了言语和肢体冲突。就在黎天明用力推开拦在他面前的店老板时,手中没有抓紧的熏烧肉散落一地。此时,店老板见到围观的人便大声说。还是一个人民教师,竟然用假钞票来店里蒙我。

直到警车开来时,双方仍旧假钞僵持不下,逐渐演变为肢体冲突。面对公安局领导,王金德理直气壮地说:“黎天明使用假钞,持刀伤人,性质恶劣。”局领导听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黎天明带上警车。随着一路的颠颠簸簸,醉酒的黎天明吐的一片狼藉。黎天明被带进审讯室,治安大队长吴德海从口袋里掏出一副手铐,“咔”地一声铐住他的右手,拖到窗户边,又“咔”的一声把一头铐在铁栅栏上,然后“啪”的一声就是一拳:“就你?还是教师!用假钞,还持刀伤人,你找死呀!”无论吴德海如何拳打脚踢,但是黎天明就是拒不承认他使用假钞,持刀伤人。“你们不问青红皂白,凭什么打人?打人是犯法的。”黎天明瞪眼恕斥吴德海。吴德海见他嘴巴相当硬,还怒斥他,更是气红了眼,和我谈犯法,老子今天教训你这个不知王法的家伙!说完又一顿拳打脚踢。

黎天明受尽了皮肉之苦,他的大姐得知情况后非常心疼。一边安慰一边劝说黎天明:“王金德和吴德海的关系非同一般,你就承认了吧,免得饱受皮肉之苦。”黎天明听后立即反驳道,不是我干的事,凭什么要承认,人格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就算他打死我,我也不会承认。随后的审讯中,吴德海将含在嘴里的水朝黎天明的脸上喷,又是骂又是拍桌子,黎天明就是一言不发。最后骂吴德海是畜生,吴德海鼻子气歪了:好!我是畜生,我是牛,今天就让你见识一下畜生的手段吧!说完,他操起一条长板登,对着黎天明抡去,板登砸在黎天明的手上。黎天明惨叫一声,瞬间昏了过去。

黎天明的命是保住了,但由于手掌骨骼粉碎严重,加之高温发炎,毒病感染,主治医生又见是送来的囚犯,费用无着落,又无法联系家属。所以对坏死的骨和肉,采取了最省钱省事的简单办法——手掌截去。手术后的第二天,黎天明醒来发现自己的右手没有了,他伤心欲绝,痛苦到极点。天啊!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没有了右手,还怎么教书,还怎么扛起这个家,想到这里,他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医院知道此事后,将情况反映到公安局,杨主任来到病房,看着如此猥琐难看的黎天明。劝导他遇事不要冲动,不要有轻生的想法,作为一个男子汉跌倒了要爬起来重振旗鼓,而不是一死了之。随后又说道:至于这次冲突事件,公安局一定会好好调查。杨主任的一席话让黎天明彻底清醒了过来。但最终通过审判,黎天明还是没有免于牢狱之灾。他在监狱中仍然没有忘记学习,不是读书就是练习书法,在维权的路上丝毫没有停步。由于在服刑期间表现不错,又有文化,他在狱中一月一期的宣传栏,图文并茂。而且还有法律宣讲栏目,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深得狱中管理人员啧啧称赞,并说道:“出去后,好好干,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最后通过调查取证,无恶不作的吴德海也将受到了罪有应得的惩罚。

文章中的尾篇主要讲述了黎天明与在监狱里认识了女知识青年夏萍,夏萍擅长写诗。因为有共同的爱好,他俩在狱中合伙办宣传栏。出狱后被安排到杨俊才的鹏程沙发厂上班。由于文学牵起了这条墨线,再加上她又是被黎天明推荐到沙发厂的,自然和黎天明交往密切。深受处罚的吴德海仍心有不甘,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黎天明。刚好有一天晚上,夏萍为感谢黎天明,请他到厂里自己的宿舍里吃饭,当天晚上,除了夏萍在宿舍生火做饭外,整幢宿舍再无别人。正在夏萍和黎天明吃饭正尽兴时,印刷厂火光冲天,过火面积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火即将扑灭,公安、消防直抵夏萍宿舍,黎天明和夏萍成了纵火的重点怀疑对象。后来经过仔细排查,解除了对他俩纵火的嫌疑。吴德海见自己利用精心策划的一起纵火案来陷害黎天明和夏萍的美梦已破,但他仍然不甘心放弃对黎天明的报复。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黎天明的女儿黎凌霞高中毕业后买户口到宾馆从事财务工作。后因一些原因下岗。黎凌霞回到化工厂上班,并和泾河的青年小胡恋爱了。由于小胡学的是化工专业,后来他们创办了兴盛化工厂,专门生产洗洁净。不知那阵风把泾河工商所的古所长吹来了。他见状大发脾气,说生产的产品属于三无产品,而且还是危险和危害品。经过一番争辩,古所长悻悻离开。临走前对附近的老百姓说,要他们做好监督,一旦开工生产和销售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屋漏偏逢连阴雨,没过几天,附近一户的鱼塘死了几条鱼,他们想起古所长的话,认为鱼的死亡与化工厂排除的污水有直接关系,于是蜂拥而上,要赔偿的要赔偿,要拉闸的要拉闸,现场局面一片混乱。后经调查和证实,该化工厂经营合理合法。手太长,吃拿卡要,无所不用其极的古所长调离了秦邮。兴盛化工厂才得以安心经营,并讯速发展壮大。

因业务关系,夏萍和王村花到了湖州,认识了已是处级干部下海经商的顾环新。然而一场精心组织的骗局让他丢了几百万。加上妻子前不久已去世,他沉浸在悲伤中。夏萍见小孩哭泣不止,就伸手去抱,谁知小孩被夏萍接过后一不哭二不闹,乖得很。夏萍心中生起抱养小孩的念头。然而顾环新不识好歹,还想让抱养人给他一笔抚养金。由于有了领养关系,顾环新和夏萍见面的机会相对多了一些。令夏萍没想到的是,顾环新竟然要求和她结婚。夏萍深知顾环新为人太差,坚决不和顾环新结婚。恨之入骨的顾环新不履行对小孩的相关承诺,夏萍带着小孩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最后还是黎天明出面劝说开导顾环新,让他吸取教训,重新做人。

该部小说内容曲折,情节动人。黎天明的命运多舛,生活的困苦,家庭的不幸,让他举步维艰。然而在各种挑战和重压之下,他始终挺直脊梁做人,肯吃苦,抗打击,矢志不渝追求心中的理想世界。他认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没有品质的平庸人生。在任何岗位上,他尽心尽责,力求完美。退休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扶贫助困和留守儿童奔波忙碌。夏萍母女遭遇车祸,他悉心照顾,精心料理,治愈康复。夏萍未婚先孕及婚姻一波三折,他多次斡旋调解,最后婚姻破裂,小孩跳楼轻生,夏萍再度遭受命运的打击。然而黎天明却能张开博大胸怀,接受了伤痕累累的夏萍。黎天明一身正气,清醒理智对待周围一切,始终乐观豁达看待明天和未来。这些高贵的品质都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习的标榜。

读完这部长篇小说,感触颇多。其一,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冷静,不可冲动,冲动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其二,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利用法律维护权益才是有效的途径;第三,时代不会抛弃和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特别是从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第四,要正派做人,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都要兢兢业业,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己任,任何以权谋私,徇私舞弊,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五,读完该部小说,我受益匪浅,仿佛自己经历了五、六十年的艰苦生活,既让我了解了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是多么的不容易,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压倒和屈服。仔细想想,也就是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人是饱受饥寒,把我们养育大,今天的我们无论能力大小,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完成对父母亲的孝顺,让他们安享晚年,度过美好的夕阳时光;第六,一个人要想自己过得好,先要想如何让别人过得好,要多做公益,扶危济困,帮助老弱病残度过自己该有的幸福时光;第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向生活低头,困难像弹簧,你弱他便强,他强你便弱,凡事冷静思考,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八,一个人无论在年轻时飞得有多高多远,最终有一天还是要回到家乡的。必须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始终心存敬畏,始终心怀感恩之情。

以上读后感文字粗浅,还望各位读者朋友多多包涵。总之,它会融入到我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小说推荐#

作者简介

吴昌龙,男,一九七九年出生于湖北省保康县歇马镇白竹村。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年踏上南下的列车,现谋生于东莞。先后在《深圳文学》,《神州文艺》,《荆山文艺》,《襄阳作协》,《襄阳市文学交流》《首都文学》,《新时代文学》,《家在保康》,《沮河文艺》等公众平台发表散文、小说、诗歌、微诗一百余篇(首)。曾有散文、诗歌获奖。以写作为乐,以茗茶会友,酷爱家乡秀美河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5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