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生活环境 >> 从二鹰图,谈明朝林良勇武之美和八
因为鹰具有刚健强悍、翱翔搏击、神态威猛、气宇轩昂的风采和高远博大的精神境界,在中国绘画中,鹰是画家钟爱的创作题材。
潘天寿鹰图从古至今,画鹰的艺术家不在少数。现代画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潘天寿,他运笔果断强劲,主张“强其骨”、“一味霸悍”。笔下的雄鹰从高、远、大立意,深得劲拔阳刚之美。徐悲鸿画鹰,以没骨与勾勒相结合,他用有力的墨线及大笔的提顿、皴擦,着意表现突出雄鹰敏锐的眼睛、尖利的双爪及振翅翱翔的雄姿。
徐悲鸿鹰图刘继卣笔下的苍鹰极目八荒,垂翼天际,英气袭人。他用大泼墨法挥写翅羽,用笔豪放劲爽。
刘继卣鹰图穿越时空隧道,一起走进明朝,看看明朝画家笔下的鹰又有何种风采。
明林良《二鹰图》轴此幅作品中,画家用其敏锐的观察力,赋予这只代表力量和勇气的鹰一双雄健的翅膀,也让人感受到羽毛下强健的骨骼肌肉。
出生于广东的画家林良,是明代宫廷花鸟画领军人物之一,他擅用粗简豪放的墨笔画山林野逸之禽鸟。班宗华评价道“林良的鹰前无古人,它们就像立于高耸入云的冰峰之巅的丰碑,彰显着力量和勇气,迎着凛冽的寒风,生活在弱小生命无法存活的地方。林良所绘的猛禽是英勇武将的化身,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在花鸟画的表现方法上,林良打破了宋代以来盛行的勾勒精细、敷彩浓丽的工笔体格,以遒劲飞动的笔法、酣畅淋漓的墨色、活泼生动的造型以及刚健豪放的气势,开拓出水墨阔笔写意花鸟的新风貌,给人耳目一新的强烈感受。水墨写意的花鸟画,元代墨花墨禽启之在先,为精微的写实;林良则承之在后,为粗放的写实,从而突破了元人在黄筌画法的基础上以墨代色的规范,是一大创造。同时林良作画,常运草书之笔,不加修饰。明代姜绍书称其“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嚵唼容与之态,颇见清远。运笔遒上,有类草书,能令观者动色。”
林良画中的鹰通常以天空为背景,从高耸的栖身之处傲视四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这几只鹰却流露出退却隐遁的神情。“好像迷困于一片古树和竹子繁密交错的幽林中,高栖于一株无人可及的枯树上,神圣又难以接近。”
明八大山人《二鹰图》轴作于不同于林良那极富感染力的鹰的形象,八大山人的鹰图则有了另一番意境。
众所周知,在隐姓埋名以掩盖明朝皇室后裔的身份数十年后,朱耷在76岁时,似有意借其雄浑有力的鹰图以宣告他对满清统治的傲然蔑视。作为一个极度忠诚于明朝的皇室后裔,他赋予鹰独有的寓意,将传统的象征意义转化为勇敢的对抗和不可动摇的忠诚。
这幅作品通过大胆的简化的渲染,一改早期写实主义传统为写意,将这只猛禽变成了一种个人情感符号,彰显着极具挑衅性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