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土葬到火葬,再到武汉试运行的冰葬,多

发布时间:2023/6/14 20:03:35   

引言

古之人有藏于广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国宝之谓也,葬不可不藏也。葬浅则狐狸抇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吕氏春秋《节丧》

▲民国时期葬礼

01

人这一生,无论活着的时候多么风光无限,位高权重,但是死后莫不都是归于尘土,仅有那么一方空间属于自己。没有人能够知道自己死后会是什么样的,能否真的有轮回转世。

有句老话叫做,百行孝为先,深受儒家文学熏染的中国人,对于孝道是非常重视的,亲人在死后,更是需要妥善的安置,办理后事。

▲现代丧葬照片

其实对于丧葬这件事儿,自古以来就是被各路学者激烈辩论探讨过。古时候墨家墨子就曾经说过,出身贵族的人死后,丧葬制度过于奢靡,更有甚者还用活人来陪葬,这些都是非常残忍不正常的,于是墨子就曾经呼吁过,对于丧葬,应该是从简为佳。

但是儒家代表孟子却表示出反对意见,孟子表示,如果亲人死后,家人便将尸体草草处理扔入山林,那么尸体必会遭到野兽的啃食,造成尸骨不全,这对于父母亲人是极大的不尊重,在身死之后也依然无法安息。这种丧葬从简的说法是万万不可以赞同的。

▲后人披麻戴孝祭拜亲人

现如今来看,来自古代这一问题的碰撞,最终还是孟子的儒家学派的说法被大众所接受并流传了下来。而丧葬也成为了一个家族里面重要的大事件。在古代,家中有亲人去世,那么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普通百姓,都有为亡者守孝一说。

魏源·《圣武记》卷一:“十七年二月,·莽依图·军至,乃进围·平乐·。

虽然可能守孝的时间不甚相同,但从实际来看,也都会对守孝之人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毕竟无论是27个月还是三年,这段时间的功名,嫁娶都会被推延。

▲孟子守孝图

02

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讲求着身体健全,入土为安。古代时期盛行土葬,而且入殓后的死者尸身,也是要保证完整的,否则死后也将不得安宁。

而在现代,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也是愈发宝贵,于是乎土葬也就被改为火葬。但是死者身体的完整性也是必须被保证的,如果有断肢,在火化前也会用专门材料将其拼接起来,完整入殓。从这些细节上也能看出,有些传统习俗的影响还是颇为深刻地。

▲传统土葬

不过对于一些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较之于汉族还是有一些差异的。蒙古族有着天葬的习俗,死者去世后,家人们会将死者的尸体放在高处,由苍鹰啄食,寓意为回归长生天。还有水葬、树葬等也是一样。但是对于汉族人民来讲,对于土地有着难以言喻的感情。土生土长,落叶归根。人死后就应该回归于尘土,方是完整轮回。

▲火葬照片

03

现如今即使采用了火葬的方式,但是最后也还是会长眠于地下的一方小天地。虽然火葬较之于土葬,能节省一部分土地,但是火葬排出的大量气体却也对大气层造成了污染。

所以人们也在研究新的丧葬方式来代替火葬。现如今在我国武汉市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新的丧葬方式,叫做冰葬。但是目前大多数人还是表示难以接受。

▲冰葬示意图

冰葬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理解,而是使用液氮冷冻。冰葬后,死者的骨灰可以消散到山川大海等任何地方。液氮的温度极低,在零下摄氏度,使用冰葬的方式,遗体会被冻得十分坚硬,之后再利用超声波对遗体进行粉碎,成为一堆残渣。这种丧葬方式目前来看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处理方式了。

▲冰葬

结语

虽说现如今利用冰葬来代替火葬更加环保,可以被广泛推广,但是真的广泛普及,前期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尤其是人们思想的转变,也是需要时间去调整的。而且在费用方面,冰葬的费用目前比火葬要高,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来讲,也将会成为生活中的负担,所以新的方式的推广,仍然需要时间的。

吕氏春秋《节丧》《守孝》《韩国教授来汉交流殡葬技术冰葬或将引入武汉》

目海志SM-Y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8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