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生而为人,我们要怎样生存?从我们的先人,到千年之下的我们,都会不断想到这个问题。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论语里有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弟子们各言其志,子路谈国家政治,冉有说治理地方,公西华想做诸侯司仪,最后曾皙的一段话得到了夫子的高度赞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春风和煦,单衣短衫,五六个大人,七八个小孩,小河清水里沐浴玩耍,上岸任意吹干,舞之蹈之,一路唱着歌儿走回家。这幅“咏而归”的轻松画面太美好了,是千百代多少人向往的随性生活。然而多少人只是向往而已,是精神所属,真正愿意放弃子路、冉有那种追求的人并不多,因此一旦有人决然去做了,就像替所有人实现了大众理想,西晋文学家张翰就是一个。张翰,字季鹰,大概是最古早的“吴江名人”了,时间太久远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一个背影,已渐渐变成了一个平面标识,“莼鲈之思”使他看起来像个性格纵任不拘的“千年吃货”,他是因思念家乡和家乡的美食才辞官的吗?既是也不是,乃“时人皆谓为见机”也,此句出自《晋书·张翰传》,原文是: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张季鹰当时的官职是“大司马东曹掾”,大致可以理解为齐王旗下的一名元帅,所以他为了常吃到家乡美食宁愿不辞而别被剔除公职,才会让当世人弹眼落睛,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不久后齐王失败而亡,人们才反过头来觉得张季鹰不仅仅是个性豪纵,而是内心明智,会见机行事。其实张季鹰是见微知著,心里早有想法。为什么这么讲,先来说说这齐王是个什么人,就是晋惠帝司马衷,有一年大灾之后粮食短缺,饿死不少百姓,面对上报的灾情,晋惠帝翻着眼睛不解地问:“何不食肉糜?”这位智商堪忧的人主以这句惊人之语也算留名千古了。八王之乱危机四伏,张季鹰还敢继续跟着这样的齐王做事吗。当时张季鹰有个同乡好友同在洛阳做官,就是与陆机、陆云两兄弟一起被称为“洛阳三俊”的顾荣,有一日一起饮酒,张季鹰对顾荣推心置腹:“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顾荣拉着季鹰的手怆然说:“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秋天到了,落叶纷飞更加触动张季鹰情怀,作《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不久后,张季鹰借口思乡,留下一句“人生贵得适意尔”,南归吴江。张季鹰回到了家乡,过上了“咏而归”的适意生活,颇有竹林七贤阮籍之风,阮籍官至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所以人称张季鹰为“江东步兵”。不愿远离家乡的江东步兵当年怎么就北上洛阳了呢?说起来还真是有晋人之风,《晋书·文苑列传》中记载,会稽名士贺循到洛阳去就职太孙舍人的途中,经过吴地停泊,在船中弹琴。张翰原本不认识他,路过听见琴声很是清越入心,就下船找到了贺循,两人相谈后十分相知,甚是喜悦。张翰问贺循去往何处,贺循答正去洛阳就职的途中,张翰说也有事要去洛阳,于是连家里还没告知就和贺循一起顺道出发了。贺循是会稽山阴人(今绍兴),字彦先(与顾荣的字相同),三国东吴后将军贺齐曾孙、中书令贺邵之子,祖先是庆普,即“庆氏学”的开创者,因避讳汉安帝父亲刘庆而改为贺姓,按照北宋词人贺铸的考证,这也是他与贺知章的老祖。张季鹰父亲是东吴的大鸿胪张俨,顾荣是东吴丞相顾雍之孙、宜都太守顾穆之子,陆机是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杭之子……说这些的意思是,孙吴灭亡后,这些孙吴政权的“遗民”被请到洛阳做官,为司马家所用,内心是有些波澜的,陆机与弟弟陆云在太康十年()离开苏州赴洛阳道中曾作诗两首,记述了当时心绪,其一云: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余,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晋书·陆机传》中记:“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这样一个江南才俊,又出身名门,官府定会要他出仕,诗中看出陆机赴洛阳有种无奈的情绪,以“世网”缠身作了比喻,面对离乡背井去奔赴一场生死未卜的仕途,内心充满了凄清与惆怅。陆机文采过人,《文赋》《吴趋行》至今精彩,书法也极好,《平复帖》留传千年,可惜了未能及时抽身,被诬陷有谋反之心,司马颖下令处死。兢兢业业十几年,终为谗言所害,冤死异乡时年仅四十三岁。贺循装病不出十几年,得已善终;顾荣曾趁乱南逃过一回,又不得已重新接受任命,最后死在任上。顾荣亡故后,张翰前来大哭。顾荣生前向来喜好抚琴,家人把他的琴放在灵床上,哀痛不能自已的张翰哭了一会径直上床鼓琴数曲,抚琴感伤长叹:“顾彦先颇复赏此不?”言罢无限悲凉再次恸哭,未及吊丧主直接就走了,真是非同一般人的行事风格。也许只有这样脱略不拘的性情中人,才会做出不同常人的决定,张翰当年裸辞南归的时候曾有人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张翰舍弃身后之名选择了眼前一杯酒,没想到身后名声却经年不衰,五百年后李白数次在诗中提起他,如: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这是李白在《行路难》中的相问,对张翰旷达态度十分赞赏;友人去往江东时李白又想到张翰,《送张舍人之江东》曰: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这还不算,《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又云:“张翰黄华句,风流五百年。”李白盛赞的“张翰黄华句”,为张翰所作的杂诗之一: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嘉卉亮有观,顾此难久耽。延颈无良涂,顿足托幽深。荣与壮俱去,贱与老相寻。观乐不照颜,惨怆发讴吟。讴吟何嗟及,古人可慰心。这句“黄华如散金”经常被后人作“黄花”以为是吟咏“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菊花,其实不然,诗的头一句就交代了是“暮春”,若是秋季,也未必是黄菊花,以散金说桂花岂不更相宜。也有朋友理解是春天里的一大片油菜花田,这个美丽的现代化理解放在一千七百年前是不可能的,油菜花大面积种植是从南宋才开始的。因此以我理解,这里并非指代任何一种具体的花,诗人是在描述一个春天的场景。如果你曾在春天的树下欣赏过那些光线之美,就一定有过相同感受:暮春时节,风暖气和,太阳明晃晃照在园林里,日光落在树上更显得枝条嫩叶浓绿青翠,穿过枝叶间隙洒下来的光华如同散金一般黄得耀眼……然而这是稍纵即逝不长久的,荣华转瞬就是萧瑟,前半段的春景有多美妙,后半段张翰转入的忧虑就有多幽深。张翰诗句果然如钟嵘《诗品》所言“文采高丽,辞义清新。”张翰这杯酒被后世诗人念念不忘,爱酒的李白在《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再一次提及:“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白居易也有诗云:“张翰一杯酒,荣期三乐歌。”“坐倾张翰酒,行唱接舆歌。”他们欣赏张翰的个性,也在张翰这杯酒里得到了启示或慰藉。张翰留给我们一道“莼鲈之思”,不仅是家乡风物美食,也留给今人一个思考,如果发现坐拥权位的上司老大其实是个智商不在线的货色,为了碎银名爵,要不要坚持到底?如果方向是错的,那么越努力就越糟糕,不如早抽身,所以“坚持”不一定就是“胜利”,要看清方向的坚持才是一种可贵品质。“人生贵得适意尔”,千年之下,举杯敬张翰。-作者-一湖,一个热爱诗词的简单女子,著有散文集《月徘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