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西天取经还你一个真实的唐僧有志者事竟成

发布时间:2024/10/16 11:40:10   
吴承恩所著神话小说《西游记》中,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描写了唐僧和其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求取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妇孺皆知。可是又有谁知那个历史上真实的玄奘?玄奘是东汉名臣陈宴的后代,本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洛阳偃师)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俗称“唐僧”。玄奘生于隋朝仁寿二年(年)。10岁的他,便凭借自己的聪颖,破格在东都洛阳净土寺剃度出家。玄奘幼年聪慧,受父亲的影响,浸润了诸多儒家学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玄奘好学不倦,孜孜以求。常常诵读经书,潜心钻研,但是玄奘通过学习,深感有些佛法经典翻译不善,义理含混,反而更增加了心中疑惑,于是,他毅然决定去佛家起源之地,印度求学。印度,古称天竺,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地方。玄奘只身一人,心怀求取真经的坚强意念,“不求大法,誓不东归”,在漫漫西行路上,一路跋山涉水,走过黄沙大漠,走过茫茫戈壁。狼虫虎豹,风霜雨雪,都被他置于身后,他不畏艰险,一路向前。他是孤独的取经者,也是为佛而生的殉道人。我们可以想见如下的画面:或在夕阳西下的血色黄昏,一个孤独僧人的背影,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茫茫大漠之中,狂风肆虐,卷起漫天黄沙,僧人不时以袖遮面来抵挡黄沙。或在深山幽谷,茶马古道之上,一个僧人踽踽独行,两岸虎啸猿啼,不时有苍鹰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他就这样背着他的行囊,走过长河落日,走过大漠孤烟,走过塞外风沙,走过小桥流水;走过繁华,走过落寞,走过异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他心中的圣地,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玄奘在印度,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受到了整个印度的尊崇。他拜于戒贤法师门下,精心研究印度佛法。印度国王为了让他留下,许诺他无上的荣耀,赏赐他不菲的财富。但是玄奘本非俗人,这些世俗之物在他眼中根本就不值一提。他知道自己心中所要的是什么?他要将佛法弘扬光大,他要回归大唐,替佛传经,以解决人们在尘世间的万千疑问。别离故土十七载,玄奘又踏上了漫漫归途。终于在贞观十九年(年)正月,玄奘到达长安。此次印度之行,玄奘将部佛经带回中土。他受到了当时唐太宗的隆重欢迎,此后的19载光阴,他一直埋首于经书翻译之中。玄奘口授并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全面记载了他游学异国的所见所闻。及至麟德元年(年),在译出《咒五首》1卷后,玄奘深感身心日衰,从此绝笔翻译,同年二月五日夜半圆寂,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观其一生,皓首穷经,以佛法为重,为普渡众生,宣扬佛法,为寻禅踪,觅经书,只身独闯西域,至天竺,一生历尽坎坷,最后受太宗礼遇,何其荣耀?至于身死之后,更是为万民敬仰,声名播于四海之中。一生致力于传经授道,不被世俗所困扰,宁愿在万丈红尘之中,做一个孤独的传道者,何等坚韧的心志?才能当此重任?玄奘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他带回来的经书,更是一种积极向上,努力求索,不畏艰辛,始终如一的精神,此种精神当永远激励后人去学习。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者事竟成!致敬普天下的奋斗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7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