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的天敌 >> 和合二仙之一曾经结婚生子
文/杨国强
和合二仙寒山子是一个谜一样的人,他的同伴丰干、拾得,也同样身世不明,而且寒山子还活了一百多岁。寒山,蕴藏了太多的不解之谜,就连有无其人这个最基本的事实,也让世人一直纷争不休。
即使确认确有其人,生活在唐代是公认了。但具体的年份又成了让人挠头的大麻烦,初唐、中唐、晚唐之说都有各自坚持的理由。大致梳理一下,隋末唐初—说,贞观(公元—)初年说,先天说(公元—),大历说(公元—),元和(宪宗—)中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论颇多。这个时间跨度:唐贞观年——唐咸通的年间,这成了对寒山拾得研究热中的千古之谜。生卒时间没有权威定论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关唐代的史籍中没有寒山的记载。
《佛教人物传》:“丰干。不知何许人。唐贞元初。居天台国清寺。剪发齐眉。衣布裘。人或问佛理。止答随时二字。尝唱道。乘虎出入。众僧惊畏。无谁语。有寒山子拾得者。亦不知其氏族。时谓风狂子。独与干相亲。寒居止唐兴县西七十里寒岩。以是得名。拾因干至赤城道侧。闻儿啼声。问之云。孤弃于此。乃名拾得。”“天台国清寺。丰干禅师。不知何许人。先于大藏后西北隅卓庵。因游松径。见一童子。可年十岁。问之无家无姓。师引归寺。付库司使令。号拾得。又有一士。从寒岩来。号曰寒山子。三人相会。语笑欢甚。莫测圣凡。”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天台始有人口记载,全县户不满5千,丁不及1万。唐代时的天台,人口必定更少。寒岩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成为寒山的隐居地,又是为什么?
那么,如何揭开寒山的身世之谜呢?
陈寅恪论及王国维的“学术内容及治学方法”时,认为其方法之一即“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笔者就用普通老百姓的观念和寒山诗来求证:寒山避难隐天台。
寒山应该出身于富贵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国使职非愿,神仙未足称。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不觉大流落,皤皤谁见矜。”寒山子的青少年生活中,不仅充满了游猎平陵睥倪神仙的侠气,亦有莺歌燕舞的艳情:“妾在邯郸住,歌声亦抑扬。赖我安居处,此曲旧来长。既醉莫言归,留连日未央。儿家寝宿处,绣被满银床。”这是家境优渥的生动写照,实足就是一个官二代或者富二代。
年轻的寒山子并不只是游玩终日,他也曾有过壮志,亦曾有过努力。“浩浩黄河水,东流长不息。悠悠不见清,人人寿有极。苟欲乘白云,曷由生羽翼。唯当鬒发时,行住须努力。”此诗勉励自己趁年轻的时候多努力。
寒山子对他考取功名这一段人生历程写得比较详细,并耿耿于怀,他的犯事估计就是与这段经历有关。
与同时代大多数士人一样,年青的寒山子也曾想以自己学成的文武之才经邦济国、求取功名。“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从他自己写的诗里,我们能知道,寒山子能文能武。
“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铨曹被拗折,洗垢觅疮瘢。必也关天命,今冬更试看。盲儿射雀目,偶中亦非难。”诗中写道,由于考官的吹毛求疵,使得其不能被录取,但其仍未死心,寄希望于下一次。寒山子可能参加了多次考试,但却屡试不中,其处境越来越窘困:“个是何措大,时来省南院。年可三十馀,曾经四五选。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绢。行到食店前,不敢暂回面。”
“雍容美少年,博览诸经史。尽号曰先生,皆称为学士。未能得官职,不解秉耒耜。冬披破布衫,盖是书误己。”翩翩美貌少年、学问丰富,别人都叫他先生、学士,却不能谋得一官半职,更是读书读得连耕种都不会了。“蹭蹬诸贫士,饥寒成至极。闲居好作诗,札札用心力。贱他言孰采,劝君休叹息。题安糊饼上,乞狗也不吃。”怨气越积越深。
“徒劳说三史,浪自看五经。洎老检黄籍,依前住白丁。筮遭连蹇卦,生主虚危星。不及河边树,年年一度青。”此诗写出作者枉有其文才武略,却无法谋到一官半职。不仅谋不到一官关职,而且屡受挫败。不仅他自己屡受挫败,据诗中所写“虚危星”来看,他家中有老人因此事而故去。怨气由此爆发,犯下了大事。
之后,他就和保镖兼朋友丰干,一路颠沛流离到了浙江天台山。“卜择幽居地,天台更莫言。猿啼谿雾冷,岳色草门连。折叶覆松室,开池引涧泉。已甘休万事,采蕨度残年。”“卜”就是卜筮、卜卦。卜筮的结果是要他隐居天台,当然他对天台的评价也是相当的高,不用说了,就是这个地方,放下世事、采采野菜、度过一生。从这首诗里也可以看出,他来天台山是“卜筮”的结果。
为什么选择寒岩这个地方呢?这就得从丰干身上找原因了。
看看丰干,整天骑着一只老虎,在国清寺进进出出,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武松打虎也只是凭着一身本事把老虎打死了事,跟丰干的本事不知差了多少。武林高人选择居住的地方,肯定要选有利于身体的。寒山之中有寒岩,这可是武林至宝,在上面打坐修炼、睡觉休息,那可是能让身体练得倍儿棒的好东西。其中一块寒岩就叫做“宴坐石”,在寒山洞的洞口,丰干拾得来了,也要在上面坐坐。而且这样的“寒岩”在这里还不止一块,洞顶上有四块寒岩,丰干把他打造成床的样子,寒山子平时就在这上面躺着边看书、边修炼。
丰干把寒山在天台安顿好以后,老家又有人送来了一个小孩,于是他把小孩带到国清寺里,别人问,他就说“捡的”,于是给小孩取名“拾得”。你也可以想象,小孩哪有这么好捡的,都是仔细打听好了,才把无法将养的小孩放在人家门口。从《佛教人物传》的记载中可知,拾得到国清寺的时候已经十来岁了。
于是,寒山、拾得、丰干三个“咸阳人”,就在天台生活了下来。而且他们三人的身世,世人都不得而知。
寒山在天台隐居的历程,在他的诗中多有记载。
初入天台隐居:“出生三十年,当游千万里。行江青草合,入塞红尘起。炼药空求仙,读书兼咏史。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下决心隐居:“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隐居数年:“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自从到此天台境,经今早度几冬春。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
在天台隐居了十年之后,寒山子想家了:“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十年归不得”!这句诗里透露了一个大秘密,寒山跑路的原因呼之欲出:老家得罪的人势力十分强大,即使过了十年,都还是不能回去。同时也说明,为什么寒山、拾得、丰干三个人不住在一起的原因,就是为了防那个大对头。丰干、拾得住在明处,对头即使找到天台来,也是先找到丰干;而寒山住在暗处,而且还距离国清寺有七八十里,别人一般难以找到。这也是为了保护寒山。
隐居三十年:“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谁家长不死,死事旧来均。始忆八尺汉,俄成一聚尘。黄泉无晓日,青草有时春。行到伤心处,松风愁杀人。”这两首诗暗示,丰干、拾得可能离开人世了。此时寒山也有六十多岁了,“八尺汉”可能说的就是丰干。
隐居数十年、七十多岁时,寒山子回了一趟故乡,“何以长惆怅,人生似朝菌。那堪数十年,亲旧凋落尽。以此思自哀,哀情不可忍。奈何当奈何,托体归山隐。”人生七十古来稀,对头死了,亲人和朋友也离开了这个世界,满目一片悲凉。
于是,寒山子又回到了天台,放下了一切,静静地坐在这些特殊的石头“寒岩”上,思考人生、思考佛道,一生长寿,活了一百多岁。
隐居七十年、他告诉世人:“昔日经行处,今复七十年。故人无来往,埋在古冢间。余今头已白,犹守片云山。为报后来子,何不读古言。”“老病残年百有馀,面黄头白好山居。布裘拥质随缘过,岂羡人间巧样模。心神用尽为名利,百种贪婪进己躯。浮生幻化如灯烬,冢内埋身是有无。”他自己也知道一百多岁了,但还是喜欢住在山里。
寒山、拾得、丰干的真实姓名是什么?迄今未见记载。寒山“以其本无氏族,越民唯呼为寒山子”寒山诗中寒山自述:“我住在村乡,无爷亦无娘。无名无姓第,人唤作张王。并无人教我,贫贱也寻常。自怜心的实,坚固等金刚。”拾得则是丰干偶然在路上捡到的孤儿,因而取名拾得。拾得缘何被弃成了孤儿?家乡何处?年龄几何?有何亲眷,均是未知数。他有诗云:“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诗中明确说,他从来都叫拾得,没有其他名字,也没有其他亲属,只把寒山当作兄长。至于说到年龄,他说黄河清过几回,他就有多少岁。谁能记得黄河清过几回?因而他的年龄仍是个谜,只知道他比寒山年纪轻,故称寒山为兄。诗中隐瞒的意味浓厚。拾得在国清寺居住,至少有二三十年光景,他有诗云:“自从到此天台寺,经今早已几冬春。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江山依旧,人已变老,见了许多年轻人,此时的拾得至少已到了花甲之年吧。“后生人”是天台土话,意思就是男性年轻人、青年人,也有直接称“后生”的,寒山的诗中也有出现。丰干,《佛学大辞典》记载:“原居天台山国清寺,剪发齐眉,衣布裘,身量重七尺。尝乘虎直入松门。众僧惊惧。”丰干也是只知道他住在国清寺,身材高大,本事了得,却不知何许人。丰干只留下两首诗,这也符合他的武林人士身份。可以说,三个人都是来历不明的人。
寒山诗中涉及地名者不多,除去寒山、天台本地地名不计外,一共3处,即洛阳、平陵、咸京。洛阳是泛指,狩猎诗中说到平陵(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忆弟兄诗中提到咸京(去年春鸟鸣,此时思弟兄。今年秋菊烂,此时思发生。绿水千肠咽,黄云四面平。哀哉百年内,肠断忆咸京。咸京——也即陕西咸阳,咸阳曾是秦朝都城,因称咸京。),这不是偶合,而是他真情的不自觉流露。咸阳不是著名的地方,不能和西安、洛阳、开封、南京相比,寒山写得如此具体,又两次提及同一地名,诗中内容无论是回忆少年时事或是思念亲人都和寒山的境遇相仿,可知寒山是陕西咸阳一带人。
寒山在天台的生活怎么过?他的诗中也有反映。
寒山的家:“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寒山的日常:“父母续经多,田园不羡他。妇摇机轧轧,儿弄口。拍手摧花舞,支颐听鸟歌。谁当来叹赏,樵客屡经过。”孩子还小,一幅令人羡慕的山居图。
寒山的家境:“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孩子已经长大,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吃饭似乎不成问题。
寒山的家人:“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孩子能尽孝了,似乎是搬了一次家。
寒山笑儿子:“笑我田舍儿,头颊底絷涩。巾子未曾高,腰带长时急。非是不及时,无钱趁不及。一日有钱财,浮图顶上立。”
寒山的生活:“田家避暑月,斗酒共谁欢。杂杂排山果,疏疏围酒樽。芦莦将代席,蕉叶且充盘。醉后支颐坐,须弥小弹丸。”“栖迟寒岩下,偏讶最幽奇。携篮采山茹,挈笼摘果归。斋敷茅坐,啜啄食紫芝。清沼濯瓢钵,杂和煮稠稀。当阳拥裘坐,闲读古人诗。”
寒山的邻居:“三月蚕犹小,女人来采花。隈墙弄蝴蝶,临水掷虾。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斗论多物色,此地胜余家。”“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昔日贫于我,今笑我无钱。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相笑傥不止,东边复西边。”“我见一痴汉,仍居三两妇。养得八九儿,总是随宜手。丁防是新差,资财非旧有。黄蘖作驴鞦,始知苦在后。”“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
寒山怀念老家:“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驻梭如有思,擎梭似无力。呼之回面视,况复不相识。应是别多年,鬓毛非旧色。”
寒山记载的气候:“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这个很重要,如果与唐朝的天气记载对照,可以大致推测出寒山子在天台的隐居年代。
研究人员对唐代有关寒冷和温暖的异常现象记载进行了收集整理,收集到60多条历史记载。记载表明,大约在公元年代之后寒冷事件的记录开始明显增多,而在此同时,温暖事件的记录开始减少。北京石花洞石笋所记录的历史温度在公元年至年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低谷,年平均气温在21℃和22℃之间。
拾得写过一首诗:“少年学书剑,叱驭到荆州。闻伐匈奴尽,婆娑无处游。归来翠岩下,席草玩清流。壮士志未骋,猕猴骑土牛。”这首诗明显是写寒山的,因为寒山住的地方也叫翠屏山。结合历史上的气候记载,他们在天台的时间应该就是“安史之乱”前后。“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年至年。从拾得写的诗中寒山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到过荆州,但听说讨伐匈奴的事情结束了,又回到了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