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冀时说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发布时间:2022/11/5 15:11:10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小暑节气有哪些物候特点,又有什么样的传统习俗?听听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怎么说。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小暑是中国24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来说,就是太阳直射黄道度的时候。古代的文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当中讲到,小暑是夏天六月暑节。暑,热也。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但是小暑还不是最热的时候,现在我们北半球开始热了,但是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中国古代有个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小暑是初伏和中伏之间,所以是刚刚开始热。中国古代把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五天一候,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本书当中讲小暑的这三候,一候温风至。温风至,就是哪儿刮风都是热风,这几天我们都感受到了,不但热,而且潮。二候呢,蟋蟀居于宇。蟋蟀也觉得热了,太阳直晒的时候,它就找阴凉,在房檐底下。三候鹰始鸷。苍鹰都嫌热,所以它飞得高高的,海拔高了,它就凉快,苍鹰在空中抓鸟,鸷就是猛禽在抓飞鸟时的这个动词叫鸷。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中国古代关于小暑有很多诗词,尤其是唐代的诗人写过很多关于小暑的诗。其中,做过宰相的元稹写的二十四节气诗当中关于小暑,我觉得最精彩。他通过一首诗,把小暑这个节气最典型物相特征基本上都说明白了。比如说他写道:“处处闻蝉鸣,须知六月中”。还有一句“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我觉得这首诗精彩在哪儿呢?第一,蝉鸣、经常打雷,而且雨后有彩虹。所以他把小暑这个季节的气候特点,用一首诗经典的反映出来了。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在农事方面,秋庄家都到了生产旺季,灌浆抽穗的时候,这个季节雨水多,要注意防洪排涝。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小暑在我们中国一系列的民俗,尤其是中国地大物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们河北这个小暑的民俗有那么几类,一种是尝鲜,就是夏季收获的粮食,我们要享受,尤其我们是麦作农业区,现在小麦都丰收了,到了这个季节擀面包饺子。一方面是防暑,另一方面是增加营养,享受丰收的这种喜悦。

第二,叫晾晒节。过去的士大夫、文人们,家里都有线装书,怕虫蛀、怕受潮,马上进入桑拿天了,空气湿度很大,所以在进入三伏之前,要晒被子、晒衣服、晒书、晒字画,尤其是那些有收藏的,过去没有空调,趁着太阳好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书都搁到院里晾一晾啊,防止它生霉、防止它生虫,所以叫晾晒节。

第三,吃伏羊。因为夏天身体消耗很大,这个季节的羊呢,正是营养最丰富的时候,喝的是露水,吃的是丰美的草,很多有钱的村子就要宰羊,然后分给大家吃。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小暑的时候,纳凉、防暑。在农村,从树上摘柳条儿,然后把它编成一个草帽,戴到脑袋上,下地干活的时候沾上点儿水戴头上,可以降温。小孩儿们在田野里玩儿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办法编一个小帽子戴在头上,用树叶遮阴。同时小暑节气也益饮绿茶,茶在我们河北非常普遍。河北的四大瓷窑都烧制过很多非常精美的茶器,比如像磁州窑、邢窑、衡州窑、定州窑。这四大瓷窑里都有很多精美的茶器。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中国古代还有一种智慧,就叫睡凉枕。最早的时候是为了降温弄块石头搁脑袋底下枕着可以降温。后来河北的四大瓷窑开始烧瓷枕,尤其是定窑、磁州窑烧制了很多千姿百态的瓷枕,成为充满中国传统美学经典的纳凉艺术品和实用瓷器。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0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