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的种类 >> 读余光中的情人的血特别红
《情人的血特别红》这本自选集收入余光中先生诗歌64首,散文28篇,评论9篇,佳作荟萃,各领风采。余先生称,诗歌是他的初恋。而他的散文又被评论者称作“诗质的散文”,而他的文情也不时流露在评论文章中。这样一本自选集,在读者眼里,则是一本如获至宝的“精品”,从诗歌、散文、评论方面,对这位诗文双璧、多才多艺的作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诗歌部分
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卷。
余光中的诗歌闪着智慧的灵光,意蕴丰富,语言节制而凝练。最早接触余光中先生的文字,还是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乡愁》,灵巧的诗句,如一枚精致的邮票,把乡愁轻轻巧巧地拉出来,读来有疼的感觉。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旅居台湾,回归故里的民主意识,时时在他的文字中表露出来,《乡愁》就是其中的一首。
格律诗《舟子的悲歌》中,“一张破老的白帆,漏去了清风一半,却引来海鸥两三”,用数量词一张,一半和两三,看似随心所为,轻描淡写,却一下子把一条破旧的帆船衬托出来,孤单、凄凉的氛围油然而生,这里暗示了作者异乡漂泊的孤独之情。
他的诗歌风格因题而异,理想、壮志类的诗歌,豪迈,大气,厚重;乡愁,情感方面的诗歌则细腻,委婉。在诗歌《我之固化体》中,诗人独立自强的性格,用一块拒绝融化的冰比喻出来:“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常保持零下的冷和固体的坚度/我本来也是很液体的/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很爱玩虹的滑梯/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我结晶了,透明且硬/且无法自动还原。”诗人是热血沸腾的男儿,但只因漂泊在外,祖国是一颗太阳,因为太远,无法得到它的温暖呵护,在异国他乡,他是倔强的,头颅是高扬着的,不会因为缺少温暖就低估它,它永远都是作者心中最温暖的太阳。
余光中的诗歌有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美,诗句具有婉约美,如《等你,在雨中》:“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不仅情思细腻,柔润,如一朵莲花一样的沉静,而“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句更是凝练,惜字如金。“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宋词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情人的血特别红》这首诗歌中,对情人的描述可谓酣畅淋漓,没有手下留情:情人的血特别红,可以染冰岛成玫瑰。情人全是无救的梦游症患者。情人的时间是永恒的碎片。情人的思念是紫外线,灼热而看不见。情人的心骄傲而可怜,能举起教堂的塔尖,但不容一寸怀疑……
在《白玉苦瓜》中:“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一只苦瓜,不再是涩苦/日磨月蹉琢出深孕的清莹/看茎须缭绕,叶掌抚抱”“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饱满而不虞腐烂,一只仙果/不产在仙山,产在人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诗人逐渐成熟的内心,饱满而不晦涩的心态。
余光中的诗歌,富含智慧,收尾处常常有惊人之笔,画龙点睛。
散文部分
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
这本自选集的散文部分,最喜欢《猛虎和蔷薇》这篇,由“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展开,通过引经据典,在娓娓道来之际,把人性所包含的两面,具体而微妙地阐述出来,古诗词佳句叠出,足见作者文字功底深厚:
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飞瀑,如怒马。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所谓“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我心里有猛虎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有蔷薇才能看到苍蝇搓脚,蜘蛛吐丝,才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芽,才能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黎韩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
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
文章结尾借用韩黎和华兹华斯诗进行归纳: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二十世纪人一样的复杂,也能像亚当夏娃一样的纯真,一句话,他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在《鬼雨》中,写为一个小小生灵送葬时的心绪。“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雨在海上落空。雨在这里的草坡上落着。雨在对岸的观音山落着。雨的手很小,风的手帕更小,我腋下的小棺材更小更小。小的是棺材里的手。握得那么紧,但什么也没有握住,除了三个雨夜和雨天。潮天湿地。宇宙和我仅隔层雨衣。雨落在草坡上。雨落在那边的海里。海神每小时摇他的丧钟”。排比的句式,把当时凄凉的情景烘托出来,一个仅活三天的小生灵的离去,让作者伤心难耐,悲从中来,语言有着诗歌的凄美,尽显诗质的散文之美。又如:“青春从你们的指隙潺潺地流去,那么昂贵,那么甜美的青春!青春不是常春藤,让你像戴指环一样戴在手上。等你们老些,也许你们会握得紧些,但那时你们只抓到一些痛风症和糖尿病,一些变酸了的记忆。即使把满头的白发编成渔网,也网不住什么东西……”,如此智慧的表述,既有诗歌的质感,又有散文的哲理和抒情,散文和诗歌有了完美的结合。
余光中的散文,融入了诗歌的精华,句子常富有动感的表达,令散文有了灵气,韵味,同时,有了深度。
评论部分
《缪斯的左右手》是一篇对诗歌和散文进行比较的评论文字,把诗歌和散文称作缪斯的左右手,通过比对,加以形象的比喻、引用,阐明了二者的关系:诗人写的散文往往比散文家写的诗胜出一筹。散文看起来好写,但要写好却很难;诗看起来难写,实际上也难写好。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卷。
“诗和散文,同为表情达意的两大文体,但诗凭借想象,较具感情的价值,散文依据常识,较具使用的功能。诗为专任,心无旁骛。散文乃兼差。诗像情人,散文是妻子。散文乃走路,诗乃跳舞;散文乃对话,诗乃独白;散文乃喝水,诗乃饮酒;散文乃门,诗乃窗”。通过如此形象的对比,让读者对散文和诗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仿佛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开了一扇窗,令读者心中一亮,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再比如:
散文似乎行于人间,诗似乎行于人神之际。
散文是渐入,诗要一举而擒,乃是投入。
在这里,余光中先生对“诗质的散文”和诗之间的不同也做了阐述:“诗质的散文”比较现实,诗比较想象。对于一种情景,它是渐入的,因此不免要交代细节与过程,诗是投入的,跳接的,因此不须详述这些。它比较客观,因此对读者多少得保持对话的姿态,诗比较主观,因此倾向于独白,不须太理会读者。
余光中先生写到:当然,才力富厚左右逢源的作家,把一件事入诗后,仍有余力笔之于文,而又不犯重复之病,那真是两全其美。
诗和散文之间相互影响是怎样的呢?余光中写到:散文有如地球,诗有如月球;月球被地球所吸引,绕地球旋转,成为卫星,但地球也不能把月球吸得更近,力的平衡便长此维持;另一方面,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也形成了海潮。
通过这些比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诗进入散文里,散文必是锦上添花。散文是基础,诗是精华。
《破画欲出的淋漓元气》一文是纪念荷兰大画家梵高百年的文字。分《不朽的元气》、《梵高的生平》、《梵高的书信》、《梵高的绘画》、《代表作举例》、《寂寞身后事》六个章节进行阐述。
在《梵高的绘画》中,写道:梵高的作品,线条夭矫遒劲,律动不已,色彩则此呼彼应,相得益彰,轮廓则巧拙互补,气势流畅,整个画面有一股沛然运转的节奏感。许多画家的光都是外来的,取自现实,梵高的光却发自内里,像是发自神灵的光源。
他无需也无意取悦像中人,所以求真重于求美,真了,当然就美。他的人物可能是俗称的丑人,却因性格的力量,心灵的流露,生命的经历而蜕变,成就了艺术之美。另一方面,梵高的人像用色虚实相应,武断而有效,背景往往一扫现实,不是用满幅抽象的鲜黄或浅清,便是索性放在星空下面,衬着永恒。这样一来,他的人物便自现实释放出来,变得独特而有尊严,甚至超凡入圣了。
在《梵高的生平》中,介绍了梵高一生匆匆,只活了37年。而弟弟西奥因失去哥哥,精神失常,不到半年,也随之而去,年仅三十三岁。天生梵高,把生命献给艺术,又生西奥,把生命献给了哥哥。否则世上纵有梵高其人,必无梵高其画。
“寂寞的人最需要的,是一只关切的耳朵。在举世背对着他的时候,幸有西奥的耳朵向他开放,否则在绘画之外我们将少了一条直入他心灵的捷径。”可见,梵高是内向而孤独的,幸好有弟弟西奥,如此懂他。让我们羡慕和感动。
在《代表作举例》中,介绍了梵高的代表作“食薯者”、“星光夜”、“鸢尾花”、“嘉舍大夫”等,从色彩,人物表情,背景烘托等方面栩栩如生地描述出来,在“鸢尾花”中描述道:他后期画中的花卉,无论是向日葵、鸢尾花、白玫瑰,无论茎叶或花朵,都生命昂扬,在婀娜之中透出刚健,和印象派画花的妩媚不同。蓝紫色的花朵衬以三五红葩,繁而不乱,艳而不俗。左角上伸过来的白葩使整个画面为之一亮,而免于过分密实;没有这白葩,就失之单调了。一簇簇的长叶挺拔如剑,叶尖的趋势使画面形成欣然向上的动感。布局上最突出的地方,便是只有近景,不留余地,予人就在花前之感。《嘉舍大夫》则“悲哀而温柔,却又明确而敏捷”。
余光中先生对梵高的生平和绘画作品了解之透彻,让人感慨,自叹弗如。他本身对绘画艺术的欣赏有一定的见地,“这满园的鸢尾昂昂然破土而出,茎挺而叶劲,勃发的生机沛然向上,似乎破土还不够,更欲破画而去。”用语形象生动,有照片的功力,作者是在欣赏一幅画,而读者又在他的描述中看到一幅真切的画面,仿佛那鸢尾花就在眼前,呼之欲出。
余光中的评论文字,比一般作者的评论更高一筹,分析透彻,入情入理,直抵内心,让读者拍案叫绝,产生共鸣。
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阅读,对余光中先生的文字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语言凝练,节制,不拖泥带水,文字用词准确,形象,生动。读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是一次美的享受。
文如其人。无论诗歌,散文,还是评论,都能展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既有刚强的一面,又有温柔细腻的一面,正如作者所言:我的内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