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苏轼才华横溢无人可及,恣意纵情活出自我

发布时间:2023/4/6 0:43:27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972731.html

苏轼——苏东坡,是一个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名字。

即便你不读书或不识字,但你总听说过那道著名的美食——东坡肉吧?

假如你很少旅游,总听说过杭州西湖吧?除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脍炙人口的词句外,还有以苏轼命名的美景——“苏堤春晓”。

苏轼的足迹踏遍神州多处。四川眉州,广东惠州,浙江杭州,湖北黄冈,广东从化,江苏常州,山东诸城,陕西凤翔,江苏徐州,海南儋州……华夏多地都有苏东坡的故居或纪念馆。

去年我曾去海南旅游,见识了苏轼在海南留下的足迹。

如今,不少奋发励志的人都激情满满地说要“活出自我”。

苏东坡,正是一个极富个性,极具张力,把自己的才华和性情发挥到极致,活出了一个大“我”的人,是令后人赞叹不已的人生大赢家。

一,天赋之才锋芒毕露

苏轼的父亲苏洵貌似并不是天才,他是三字经里那个“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虽然后来发奋努力,也曾被欧阳修赞赏,可曾经几次都没考中进士,不得不说颇为遗憾。

有了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训后,他就努力栽培两个儿子。好在儿子们都聪慧且努力,且双双一举考中进士,父子三人的才华一时间轰动了都城。

自幼饱读诗书的苏轼,更兼有旁人无可复制的天赋才华。无论与父亲兄弟相比,还是放在宋词的璀璨山峦上,抑或置身于唐宋八大家中,他都是一座旁人不可逾越的高峰。

看他的诗词便知,他的性格为人有多么豁达豪放,他的人生格局有多么远大丰盈。

比如这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诗”。它说出了亿万人心中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颇能引起共鸣。我曾写过一篇悼念父亲的文章。当时脑海中就闪现出这首词。

“两茫茫”,“无处话凄凉”,这些词精准地刻画出作者的悲怆之情。“夜来幽梦”把思念演化成一场梦境,但梦中的夫妻依然是”泪千行“,而后又是”断肠处“,继续着悼念的悲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是苏轼最富盛名的词作之一。读这首词不由得想起诗仙李白,这首词与李白的唯美浪漫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反复引用的名句。

再比如那两首著名的七绝。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首诗看似都是苏轼于游览山水之中,面对美景心有所感,不经意间的吟咏偶作。但其构思之巧妙,脑洞之清奇,令人们拍案叫绝膜拜不已。

除了诗词,若论文章,他立于“唐宋八大家”之中坚,若论书法,他位于“苏黄米蔡”之首,他的绘画功夫也堪称一流……如今仅存的两幅稀世画作《枯木怪石图》和《潇湘竹石图》历经千百年多次易手,终留存于国家博物馆中。

因才华过于出众使苏轼名声大噪。当时就被朝野上下及全民争相传诵,众人纷纷著书写文评说,无不赞叹称奇。

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

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元好问道:“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象”。蔡嵩云则评价:“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王灼则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

好友黄庭坚这样评价他:“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已属不易,而他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非凡才华,不得不说是稀世天才。

二仕途跌宕收放自如

千百年来中国朝代变换更迭时,大臣及官宦们多被波及。至于每每革新变法,更会引起朝政动荡,官员罢免升迁或外放贬职。

苏轼以诗词文章名满天下,成为当时人尽皆知的天才。但他既然考取了功名,自然就要做官为仕。因此他的命运免不了受朝廷官场影响。而他天性又桀骜不驯自有主张,于是就有了颠沛流离的人生。

看看苏轼多次贬官外放的经历吧。

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引起改革派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人在宋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只好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年,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给神宗写了一封公文《湖州谢表》。在文章中他卖弄了点文采,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朝中新党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包藏祸心”,立即抓捕了他。此时他已命悬一线。幸好已退休的王安石说了句公道话才免他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一个低级小官。

年换了新皇帝,新党反被打压。苏轼因此平反并多次升迁。但他却“不识抬举”——又向朝廷提出旧党过于腐败。为此保守派又诬告陷害他。敢于说真话的他,被新旧两党同时憎恨,自然在朝廷没了立足之地,只能再次自求外派离开都城。

年,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年又被召回朝廷。但不久又与实权派政见不合,被调往颍州任知州。之后,他在扬州、定州、惠州之间频繁调换。到了年,62岁的苏轼被“流放”到最南端的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

单从仕途来看,苏轼无疑是个官场失败者。他太过于书生气,不懂得能屈能伸的为官之道,太过于天真和想当然。他大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自傲——与战国时期的屈原属于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但是,苏轼对此却并不在意。他既不因被贬官外放而沉沦哀叹,也不象屈原那样悲愤投江。他似乎早已看穿官场的一切,乐得在中原大地四处迁徙。

况且,他不论走到哪里,都努力为当地解决民生问题,把自己的“光”和”热”挥洒在那片土地上。

他在徐州率领官兵抗洪抢险保住城池,又修建防洪堤坝;他在湖州革新除弊,便民利民,政绩凸显;二赴杭州时恰逢天旱饥馑,他减免百姓赋税,并自掏腰包竭尽全力救助和医治灾民,然后又率领部下疏浚河道,修建了三十里“苏堤“,永久造福百姓;他在偏远荒芜的儋州办学堂教授文化,使得当地人才辈出,成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从此儋州处处留下了他的踪迹……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满腹才华一身正气的苏轼,从不向任何权贵低头,但却为天下黎民百姓鞠躬尽瘁,成为史上最让百姓们祭拜的“神人”。

三诗和远方兼顾酒肉

如此“不识时务”常常被贬的高傲书生苏轼,一生看似颇不得志活得憋屈窝囊。如果换做其他人有这番经历,或许日日借酒浇愁穷困潦倒。也说不准早早就挂掉了。

可是天性豪放的苏轼偏不。不以升官发财飞黄腾达为人生目标的他,精神世界异常丰富豁达。每到一处他都寄情于山水,把胸中豪情挥洒于笔墨之间。他又最会享受生活即时行乐,把官场的失意抛在一边,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最终活成了神仙一般,与大名鼎鼎的诗仙李太白有得一拼。

且看他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短短二十八个字,春意盎然的清新景色跃然纸上,吃货的期待与兴奋也见于字里行间。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篇亦是描写春天的词。他把美好的景色与人心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既写了春天的青杏、燕子及柳绵,又有年轻情人的美好嬉戏,小儿女的笑声与恼怒。清新活泼自成一格。

《江城子·密州出猎》则是另一种风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好一个“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开篇就把打猎的快意与豪爽尽情挥洒笔端。他胸中的雄健豪放看不出丝毫苦闷颓唐。只见他左手牵着黄犬,右臂驮着苍鹰,一行人马锦帽貂裘,千骑奔驰声势浩大。他还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认为自己虽已到不惑之年,依然有射杀老虎的气力。如果皇上启用自己,还可驰骋疆场杀敌卫国呢。

这首词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苏轼心中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武豪气。

更被世人称颂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据说被人推举为所有宋词之首。

公元年,苏轼到黄州时已四十七岁。他来到城外的赤壁游览,自然追忆起当年三国。他用“浪淘尽”三个字,把眼前的长江与历史联系起来。拍打着江岸的浪花似无数堆耀眼白雪,这种描写何等雄浑壮阔!“樯橹灰飞烟灭”——仅仅用六个字就再现了那场历史性大战,他把对“周郎”的赞叹完美诉诸笔端。结尾处他有些自嘲,又有些感叹——看来是我多情了,还是对酒当歌吧。

在苏轼的生命中,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人间烟火——柴米油盐酱醋茶。苏轼是个美食家老饕。他毫不避讳自己“好吃”,并写了不少关于吃货的诗词。

比如其中就有“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还有“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写豆子“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写野菜“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写鱼香笋嫩“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写清茶素菜”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写水果“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由此可见,苏轼的人生该有多么丰富多彩。虽官场受挫但文史留名,丝毫没有任何遗憾落寞。

李白与苏轼谁更牛?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如果把李白和苏轼放在一起比较,哪个更有才华?

大家回答自然不一。有说李白的,也有说回答苏轼的。

我以为,若论名气和影响力,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首推第一。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座高峰,李白则是最高的那一处山巅。李白拉开了划时代的浪漫唯美诗歌帷幕,为后人树立了一根高质量的标杆。

李白虽然也曾向往和求取功名,但他却不愿意委屈自己。在唐玄宗那里做了一阵捧场点缀的御用文人后,便离开了皇城。如是,他的一生大半在游历中度过。虽然物质贫乏征途坎坷,但四处漂泊拓宽了他的眼界,给与他丰富的精神滋养,使他养成了天马行空,狂放不羁的豪迈气概,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李白是人中之仙——由凡人游侠升格为诗仙。

苏轼的才华,似乎较李白更为丰富多样。他在文人中属于“十八般文采”样样精通的一类。有人说苏轼的词中有李白作品的影子,这极有可能。后来者总会学习和汲取前辈的文字营养自己。但苏轼的文章涉及形式题材多样,其丰富性、知识性和哲理性,比之李白毫不逊色。正如宋神宗说:李白虽然是大才子,但比起苏轼还是差了一点,因为他没有苏轼博学。

李白于官场似乎只是擦了点边就离去了。苏轼则在官场中几经沉浮,且实实在在做了多年父母官,成为百姓心中神仙一般的存在。

所以我想说,苏轼为天降仙人——神仙下凡来到了人间。

总而言之,李白和苏轼分别擎起了唐诗与宋词两座文化高峰,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参考资料:

《宋史.苏轼列传》

(宋)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宋)蔡嵩云《柯亭词论》

(宋)元好问《遗山文集》

(宋)王灼《碧鸡漫志》

(宋)黄庭坚《跋东坡醉翁操》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9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