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的习性 >> 活动回顾老铁山观猛记
老
铁
山
.10.03-04
观
猛
记
文/Riki&黄黄
秉承“大浪无声”意志的北京飞羽在这个国庆假期之初协助北师大猛禽调查,相约老铁山。我们一行八人都遇到了哪些好玩的事情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比早起的鸟更早
第一天上山时天都大亮了,错过了见证鸟儿苏醒的机会。第二天我们吸取教训,一早出发,到达观测点时堪堪5:40——太阳还没升起。我们出发时披星戴月,鸟儿们还在酣眠,山林安安静静,只有风声和偶然被惊起的犬吠。直到快达目的地,黄腹山雀和红胁绣眼鸟们才相继醒来,开始清晨“zizizi”和“ziu~”的歌唱。就像打开了一场盛大的清晨派对的开关,山林里瞬时热闹起来。而猛禽们也开始陆陆续续地飞出夜栖息的松林。它们体格相对健硕、振翅有力,在尚不明朗的天空背景下只是黑色的剪影,却让我们一行人精神振奋。
摄影/黄晨静
见证迁徙
当我们来到平台上时,在那附近夜栖的猛禽刚刚醒来,开始腾空。这一批飞离的主要是雀鹰——它们在东风中盘旋,每盘旋一圈儿,便振翅几下,也升高了一截。它们就这么螺旋着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然后突然毫不犹豫地调转方向——向看不见尽头的南方海面上冲去。此刻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来,海天相接处的云雾一半是橙色向烟紫色的晕染,另一半是青蓝色向烟蓝的过渡。在这样迷人的景象中,它们的身影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海上了。而我们也知道,美丽风光的尽头是未知,是一段危险与希望交织的旅程。关于猛禽迁徙的科学问题仍旧迷雾重重,希望我们监测所做的一点微小的贡献能够为这个领域的研究添砖加瓦。
飞向海面的凤头蜂鹰与白昼的月/贵人
令人头疼的猛禽辨识
观猛第一日,我们运气极好地见到了千猛。当日天气晴朗,很多个体趁着上升的热气流越飞越高,给辨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翱翔的猛禽大多数是雀鹰、苍鹰、日本松雀鹰、普通鵟、凤头蜂鹰,还有一些红脚隼、燕隼、游隼、红隼、黑鸢、鹊鹞、灰脸鵟鹰。
我们的两种高光鸟种,乌雕和松雀鹰,可以说是此行的好收获之一。在观猛的时候雕比较少见,我们最多看见了五只乌雕同框,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而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松雀鹰,东北地区曾有记录,但较为罕见。近年来有野外照片的记录屈指可数。日本松雀鹰曾与松雀鹰属于同种不同亚种,在二者分开前,部分松雀鹰记录实则为旧分类系统的误会。(应关大师要求,特此声明贵人照片里的松雀鹰是关大师发现的!)
摄影/贵人
左:日本松雀鹰右:红脚隼
左:黑鸢右:灰脸鵟鹰
除此之外,还有惊鸿一瞥的鹗。鹗是鸟类摄影师、纪录片的宠儿,我也久闻其名,却从没亲眼见过。当它出现在天上时,敏锐的贵人一眼就认出来了。但为了训练我们的观鸟能力,他让我们自行观察。一时间众说纷纭,说“雀鹰”、“苍鹰”的都有。贵人温和地提醒我们再仔细看,我觉得有些眼熟,一个名字挂在嘴边却说不上来。大家沉默到鸟儿飞出视野,贵人无奈了,“鹗!”我们赶紧翻找图鉴,朱老师抱着图鉴一脸高深莫测地研究了老半天,商讨后我们认为这是一只成年雌鸟。真是太幸运了,希望下次再见到它时能见识一下它捕鱼炫耀飞行的风采。
摄影/贵人
雀鹰
苍鹰
鹗
虽然数量种类不少,但是除了贵人和小鸥老师外,大家都是观猛小白,起初连雀鹰、苍鹰和日本松雀鹰都无法分清楚。但是我们不能一直依赖大佬,只好各自举起望远镜和相机勉力观察,不明白的地方贵人和小鸥老师耐心地教我们辨识。渐渐地,大家摸出了一点门道——只靠单一特征观察不太靠谱,因为个体间不同性别、年龄、换羽状况等因素使得同一特征可能有差异。综合体型、动作、头身比、翼指、体羽纹路等来看(如果有清晰的照片更好)更可靠。第一天我完全分不清这几种,但第二天竟然渐渐辨得出了,也逐渐对外形相似的猛禽们由“看到就头大”转变为享受寻找特征并辨识的过程了。经过这次训练,大家的进步都非常大。我永远也忘不了黄黄“我会认普通鵟啦!”的开心呼喊声。
左:普通鵟右:崖沙燕
摄影/贵人
此外,比猛禽辨识更让我头疼的是第二天的燕群辨识,从清晨到傍晚,数不清的燕子从我们头顶不停地队形散漫地飞过。起初我们以为只有金腰燕,后来发现还有崖沙燕,以及一些小小的“异端”——来自雨燕目的白腰雨燕和白喉针尾雨燕!这些混在燕群里的小雨燕翼尖长似镰刀,飞行速度极快,不愧对swift之名!而造成的后果是,除了眼疾手快的小鸥老师、贵人和关大师,没有几个人看清楚它们的身影。
上厕所奇遇记
[由当事人黄黄倾情讲述]
第一日傍晚,鸭蛋黄似的夕阳落到海上,+阿穆尔隼和80+灰脸鵟鹰各自陆续集群,盘旋,升到最高后滑向海面,开始下一段旅程。我们也结束了一天的猛禽观测,打算下山。
我上厕所回来(就不要问野外哪里有厕所这种问题了),看到路边的某种茶藨子挂着红艳艳的果,顿时馋上心头,摘果子吃(然而并不好吃丨Riki:酸枣很好吃哦)。这时,突然听到脚下的灌丛里有窸窸窣窣的小动物走路的声音,忙小声喊大家过来,就在我们一起盯着灌丛的时候,一只通体灰色前胸泛红的鸟突然从灌丛中扑腾到岩壁上,和我们直线距离一米左右,四目相对数秒钟后仓皇飞走。太过匆忙谁都没来得及看清细节更甭提拍照,事后由贵人和小喵商量可能是红胸田鸡或斑胁田鸡,结合生境来看,迁徙季节在沿海地区看到斑胁田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趟出田鸡首先要有一点植物学知识和一颗吃货的心?)(不知道田鸡是不是也在吃茶藨子呢?)
左:牛头伯劳右:红胁绣眼鸟摄影/贵人
江豚
第二天快到11点钟,朱老师在海面上发现了江豚(第一天朱老师错过了看江豚,因此第二天时常颇有怨念地用施华单筒扫视海面,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海面波光粼粼,处处是白色的浪花,江豚小小的身影非常难以寻觅——听别人描述位置还不如自行扫视。费了一番功夫总算看到了!江豚身体灰黑色,有海洋哺乳动物浸润海水的皮肤、在阳光下反光。当它从海中跃起,就像电视纪录片里海豚的一样——不过没有背鳍,这点其英文名Finlessporpoise更为直观。眼尖的贵人甚至看到了它们背部的线条!
朱老师用施华洛世奇的单筒找到了江豚/Haru
(此处特别感谢路上勤勤恳恳扛单筒的许老师和春宏!)
夜游拾喵
值得一提的还有第一天晚上,我们夜晚在村庄附近找猫时的奇遇。大家正打着手电筒在树上找猫,前方水泥路上突然出现了只黄眼睛的猫头鹰,蹲在地上瞪着我们,那是一只东方角鸮。在一阵咔咔咔的大炮扫射后,我们发现这只猫头鹰右翅飞羽异常地向外翻折,不对劲。大家缓步靠近,猫头鹰在地上踉跄扑翅,却怎么也飞不起来。“可能骨折了”,见多识广的贵人说道。贵人拿(我的)衣服轻轻盖住受伤的猫头鹰,随后用(我的)领巾给它做了一个软软的小兜,让它趴在里面,小心地托在手上。之后我们联系了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约定第二天把猫头鹰送到他们那里救治。
左/文珈
发现它的右翅受伤
右/Riki
用领巾包住小小的它
可是这样一来喵当晚的口粮就成了问题——这样一只受伤的夜行动物,饿一晚上肯定不行,该怎么照顾它呢?好在贵人对它的食性颇有了解,这家伙吃虫的,于是文珈就英勇地徒手捕捉了很多灶马,合着一只活蹦乱跳的蛐蛐儿,一同揣进冲锋衣的口袋带了回去。我们给小喵的临时纸箱扎了气孔、内里铺了纸巾,放进一小烟灰缸浅水,把抓到的昆虫去了跳跃足和颚放了进去(这主意还是博学睿智的贵人出的,因为担心小喵太虚弱反被食物伤到)。第二天打开一看,贵人乐了:“它拉了八坨粑粑!”看到蛐蛐和灶马基本都吃完了,大家像老父亲一样开心。现在这只小喵已经在保护区工作人员那里了,希望它能快快痊愈。
离开前的夜晚,贵人又带领大家夜游找猫了,这回运气也非常好——一只健康的东方角鸮蹲在树枝上,大家看了个过瘾。
夜游发现了一只健康的东方角鸮/贵人
同样观猛,不同画风
观猛的第二天,观鸟巨师关翔宇,以及北京飞羽的元老级创建者天天、云起和小橙子跟我们同行。当我们席地而坐灰头土脸的时候,大师们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充气沙发!观鸟还可以这么惬意?!学到了!!!
年|秋
方便实用的充气沙发与坐在沙发上的大师们/Riki
脑筋不会急转弯
等猛禽的时候蛮无聊的,我考了考小鸥老师脑筋急转弯(我也没有转过来弯)。
“两只脚走路的老鼠是什么?”
(思考了一下)“米老鼠!”
“那两只脚走路的鸭子呢?”
(毫不犹豫地)“唐老鸭!”
“所有的鸭子啊!”
后来我怂恿小鸥老师考考大家,除了许老师,大家都脑筋都不会急转弯。
看到这里的朋友也可以考一考你的小伙伴哦~
大合照/天天
撰稿/Riki黄黄
编辑/夏哲超
责编/陈文珈
封面图/贵人
常规免费活动预约:
邮件主题:活动预约+日期+活动地点+批次+人数+联系方式(例如:活动预约+1月1日+广州白云山+第一批+3人+)
北京:fybj
feiyuz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