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BookYourTime读个书读

发布时间:2022/6/24 14:42:44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我吧-很久没来跟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了。确实最近读书读得慢,一方面智商被碾压,理解不过来,另外其中一套是4本的一个合集。同时Kindle又一副快要坏了的样子,翻页功能不灵光,频频卡住。但这几本书还是都挺有意思的!来跟大家介绍一下。一起边听音乐边看吧

《我的世界观》

[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读这本纯属好奇——全世界最聪明的人,脑子里到底都在想些什么?都有什么话题能激起他的兴趣?他对同行们的工作如何评价?他对于和“凡人”们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怎么看?

读的过程很是忙碌。一忙着标记,尤其是对教育的阐述部分,经常各种启发到我,简直想反复阅读乃至背诵全文,并争取在引导康康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二忙着百度,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这人是谁?那又是什么神仙团体?三忙着赞叹,赞叹他涉猎之广思考之深,赞叹语言组织得准确严密(还是翻译版本打了折扣之后的效果)。最后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智商就是我的天花板。

这本书的代序,是杨振宁写的。也是我第一次做标注从序言就开始的读书体验。只能说,这些智商高的人,真的是做什么都容易做得好吧。

比如他说到所谓“自由的眼光”,一个有点虚幻的词,却解释的如此清晰,“要有自由的眼光,必须能同时近观和远看同一课题......正是这种能自由调节,评价与比较远近观察的结果的能力,形成了自由的眼光。”立刻让我开始反省自己,在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时,有没有这样远近结合起来分析判断。太远容易丧失独特性和实操性,太近又容易盲人摸象,啊,老师总结得怎么这么好!

回到爱因斯坦本人,他作为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科学巨匠,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之一,难道不是最有资格感到睥睨众生的优越和高度吗?但并没有。正相反,他朴实谦逊,把自己放得很小,对他人充满了尊重,在各个章节里反复强调的是人类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强调的是个人应该对社会作出的回报。

“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人的劳动成果之上。对于我已经得到和正在得到的一切,我必须竭尽全力做出相应的回报。”“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者从他的伙伴那里获得的东西,都远远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

“一个人之所以他的存在有意义,并不在于他是一个个体,而在于他是伟大人类共同体中的一分子。”“一个人仅凭自己独自的思考,不受别人思想和经验的激发,即使是最好的情况,也是微不足道、单调无味的。”

说真的,这份谦虚与平和,太值得那些冷漠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或者是取得了小小成绩就自鸣得意优越感十足的都市人,学习来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了。山野乡民长期面对大自然,尚且还知道什么叫广阔,长期呆在小格子间里办公,还真容易以为格子间就是世界了。如果说有一种人是我最不愿意变成的,那就是这种了。引以为戒吧。

整本书非常具有启发性,就简单挑两个最让我有“思路被打开”的点来举例吧。

一个是科学和宗教的关系论述。看到标题的时候,我原以为爱因斯坦讨论科学和宗教,也是在探究神学,但其实读下来,发现和大众“科学和宗教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的刻板印象不同,他深入浅出地剖析讨论了科学和宗教的互通和有别之处,观点新颖有趣又让人赞同。

他的核心思想是说,科学研究这件事,需要从业者抱有类似宗教一般的热情和信仰,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和强烈感情,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峰。

“宇宙宗教情怀是科学研究最强烈和最高尚的推动力。只有那些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他们的献身精神的人,才会从中理解这种情感的力量。唯有这种力量,才能驱动他们做出那些远离直接现实生活的工作。”

“他们身处同时代人的怀疑中,却为遍布世界各地、身处各个世纪的志同道合者指明道路。无论遭受多少失败,都会选择矢志不渝地忠于自己的目标。给人以这种力量的正是宇宙宗教情怀。当代有人说的不无道理: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研究者才是唯一具有深厚宗教信仰的人。”

他给了宗教一个全新的定义(但他声称自己无法回答什么是宗教,只能说怎么刻画一个笃信宗教的人,这种思考宏大问题的方式也很有趣,很值得借鉴),这种从个人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懈的献身精神,是他所说的宗教精神或者说态度。一方面提供了更多角度来看待宗教,另一方面这是爱因斯坦本人作为科学研究从业者的想法,但其实这种说法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职业上,让人感同身受。

爱因斯坦对教育的看法是比较广为人知的,强调独立思考和判断,老师和父母必(反复)读吧。太偏儿童教育,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了。

再比如他对政治/人权等等的发声上。我对他的政治主张没有太多想法,比较震撼的是他“有些目标永远也达不到,但永远也不能放弃追求”的清醒和坚持。

更喜欢商务印书馆封面的意境

说到人权时,他表示,“历史上很大一部分都充满为人权做斗争的情节。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永远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厌倦那种斗争将意味着社会的毁灭。”

这种“我知道这是正确的事,但就我这点杯水车薪有什么意义呢?”、“世界这么大,管得过来吗”、“大家都妥协了,我何必非得坚持呢”的困惑或者说厌倦,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职场中的男女平等,良币驱逐劣币,选择良知高于利益,等等。在坚持追求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挫败和动摇,因为看不到实现的希望,因为觉得自己太微薄。

对此,爱因斯坦说,“如果不想失去,就必须不断努力。它就像竖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必须不停地伸手拂拭,才能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为此,我也应尽绵薄之力。”画面感十足,力量也十足。

这段话不仅适用于宏大的目标,也同样适用于那个我们内心想要坚持的小小的自我。没有人能不被周边环境所改造,但每个人心里应该都有一些想要保护起来,不被改变的角落。希望自己也能有这份清醒和坚持,不断地拂去流沙吧。

《瓦尔登湖》

[美]亨利·戴维·梭罗

其实我是不爱看散文集的,拿起这本,实话说,也颇有几分盛名之下附庸风雅的原始动机。

但读起来,倒是觉出这本书的美好来;而再回味的时候,发现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文字和画面竟然如此之多,让人想要反复阅读,总会有新的感触。

整本书的态度感觉是非常轻盈真诚的。比如这份田园劳作生活的详细记录,春日播种,秋日收割,自己动手种豆打鱼,伐木建屋,烤面包煮咖啡,再附以详细的收支账本,以及梭罗连连感叹哪里其实可以再多点结余,哪里本应多些收入,真实坦诚又新奇有趣。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和李子柒的视频内容有些相通之处。而且文字相比于视频,又更少了几分表演的成分,读起来很能舒缓压力。(我是喜欢李子柒的,只是说通常意义上,视频这种形式,人知道自己在面对镜头,就总归要带点表演成分的,非贬义)

“如果我的面包还没烤好就下起雨来,我便在火上架起几块木板,然后坐在下面,看着我的烤面包,就这样度过一段开心的时光。”

“我在林间度过的白日并不长,但常带上面包和黄油做午餐,中午时分,坐在砍下的绿色松枝间,一边吃着午餐,一边读着包着午餐的报纸。由于我的手上覆盖到了厚厚的树脂,面包上也带上了松枝的香味。”

朴实又鲜活的文字,让人隔着屏幕似乎都能看到那个雨中窜着的火苗,火苗上烤着的新鲜面包;能闻到林间松枝的香气,想起被油渗过斑驳点点的包着午餐的报纸。再想到我们挤地铁堵车匆忙接过外卖的日子,谁能不向往过几天这样浪漫自由的生活呢?

另外就是梭罗的文笔,实在是好,太好,他笔下的大自然也是灵动而富有生命力的。我是对景物描写的文字兴趣不大的,经常自动跳过。但唯独《瓦尔登湖》里的自然风光描写,让我沉浸其中。四季交替,冬日的湖水,春天的消融,这些我们脑海中静默的画面,在他笔下都是动态的,有不安,有躁动,有不快时的怒吼,有苏醒来的呵欠。

cr:thepaper.cn

湖水不再是静态的湖水,它有和动物的互动嬉戏,会在冬季的夜晚咳嗽;大地也不是沉默隐匿的,严寒中的大地会发出被冻裂时的怒吼。不知道各位如何,反正我自己是从未曾从这个角度感受过大自然的,读起来十分新鲜有趣。

他笔下的动物,也是灵性十足,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比如一只在空中翱翔的苍鹰,是我所读过最优美的飞行描写——“他带着骄傲的信心在天际遨游,一次次爬升,带着怪异的笑声,重复着自由而美丽的降落,一次次翻转,像一只风筝,随后从高傲的翻旋中恢复,仿佛他从未涉足在陆地上过。他看似在茫茫宇宙中没有伴侣,在那里独自飞翔,除了与他齐飞的晨曦和苍穹外,别无其它”。天呐,这哪里是一只迁徙的鸟,这活脱脱是一个让人仰慕的高傲自由的灵魂啊!

当然最带给人启发的,还是他的闪光思想。虽然隐居在湖边,过着一个貌似与世无争的隐士的生活,但梭罗本人更像一个斗士。考虑到当时人们都沉溺于物质追求的社会氛围,以及他哈佛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在一片大好世俗前途下,能够勇敢选择归隐自然,这本身就是一个斗士的态度了。

而他所提倡的,也是自由的意志,独立的思想。他自己选择了回归自然,但并不要求所有人都这样,他鼓励年轻人喜欢航海就去体验航海,喜欢艺术就去研究艺术,“我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是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采用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方式。”总之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被物质,资产,舒适这些所束缚,“这些东西得来容易,想要摆脱它们的束缚却要艰难得多。”

还有这段话,我也非常喜欢,“腌肉被发明,仅仅是为了保存肉类吗?不,做一个哥伦布吧,把所有新大陆和新世界装在心里,打开新的海峡,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思想。”前一个问句,结合后面哥伦布承接,所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就是这样了吧。

虽然过着隐居生活,但梭罗并不是一个独善其身的人,他对于一些社会问题,有着非常深刻犀利的认识。“如果你给钱,就陪他们把钱花掉,别只是抛给他们了事。通常,穷人并不那么饥寒交迫,他们只是穿得破烂,邋遢,举止粗鲁。这一部分是因为品位,而不完全是他命运不济。如果你把钱给他,他说不定会买回来更多的破衣烂衫。”读到这样的观点,怎能忍住不拍手叫好呢。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故居

完全照搬他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追求一定的舒适和物质资产,在我看来也是合情合理的。但问题是,只追求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有一小块不受世俗蛊惑的理想净土,再结合相对满足的现实生活,能同时拥有这两者,在我看来,大约就称得上是美满人生了吧。

在消费主义这么盛行的集体氛围里,对物质的追求已经被各种放大了,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迷失其中,变成它的奴隶;还能找到那么一些物质之外的追求,来让内心变得充盈和轻松。

昨晚和墨镜女聊天,还聊到说现在的工作,只要做的事情是感兴趣的,觉得有空间有价值的,也就够了;至于级别,晋升,带多大团队,涨多少薪资,都不再是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0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