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迁所编写的《史记》当中,有一个篇章专门为“酷吏”所作,似乎这里面所记录的,全是那些因为滥用酷刑而被历史铭记的人。但是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比较特别,其虽有酷吏之名,甚至让皇族宗亲都闻风丧胆,但却是刚直不阿之辈。这个人就是郅都。这位因为助杀废太子刘荣而成为窦太后的眼中钉,最终又被窦太后挑了个错处、按律处死的人物,在历史上到底是个怎样的角色呢?酷吏郅都(图片来自网络)敢于直谏,汉代魏徵如果说大汉历史上也有一个类似于唐朝魏徵一样的角色,那么这个人非郅都莫属。《史记·酷吏列传》记载:“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於朝。”同样是在《史记·酷吏列传》里,记录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儿,说是当初汉景帝的一个后妃上厕所时遇到了野猪,汉景帝一时心急就要冲进去救自己的这位爱妃,从情感上来说汉景帝的行为并没有错处,就是见义勇为的需要,但是作为九五至尊,则非常不合体统。而当时敢于在汉景帝面前直言进谏的,也就是郅都了。而也是因为这件事情,郅都在汉景帝心目中的地位,又上了一个档次,而这仅仅是郅都敢于纳谏的诸多事情中的一个代表罢了。汉景帝十分信任郅都(图片来自网络)皇家儿女,无人不惧汉景帝在位时,整个国家的发展状态相对平稳,老百姓的日子可以用安居乐业来形容,全国上下放着好日子不过、喜欢去触犯法律的几乎没有,少有的也都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达官贵人。《史记·郅都者传》记载:“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换言之,那些犯错的王公贵族,如果遇到了当时晋升到中尉的郅都,都是胆战心惊的,因为郅都执法公正、刚直不阿,该用刑的时候绝对不手软。皇室中人,都怕郅都(图片来自网络)据说当时废太子刘荣因为建造宫室侵占了宗庙的土地,被问罪,这个案子到了郅都的手里,想起郅都的那些残酷手段,刘荣就惊吓不已。而在处理废太子这件事情上,郅都的刚直不阿和不通人情,深深得罪了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也为自己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废太子可以说因为郅都而死(图片来自网络)深陷纠纷,按律而亡郅都最后死于窦太后之手,起因就在于当初窦太后的孙子——刘荣,也就是汉武帝的亲哥哥,因为郅都的“固执”,最后在狱中绝望自杀,而窦太后认为自己的孙子之所以会走投无路,都是郅都不肯宽恕的原因。窦太后一直心里记挂着这件事情,寻思找个机会替自己的孙子报仇,当她知道汉景帝要启用去做雁门关太守时,十分愤怒,大加干涉,而郅都最后就是在窦太后的“疯狂”干涉下,被杀的。窦太后愤恨郅都(图片来自网络)而在郅都死后,曾被其严防死守的雁门关,再也没有了能镇守的能人大将,匈奴人的铁骑没有多久就大举进攻。汉景帝虽然信任郅都、重用郅都,但是关键时刻没有保住郅都的一条命,着实不幸,后世有人认为郅都是在汉景帝的默许之下才会如此对待废太子刘荣,若是如此,他不仅是一位敢于直谏的刚直之人,更是敢为汉景帝身先士卒的一枚忠臣。郅都死后,雁门关直接被破(图片来自网络)总而言之,郅都这个人虽然被司马迁编入了“酷吏”的章节,但是其真正意义上流传于世却并非因为滥用私刑,而是公正不阿,也因为这份公正不阿,很多人极为不解,刘荣获罪后何至于获得他那般对待。以上就是笔者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看法,如果大家还有其它的观点,欢迎私信笔者进行分享。参考文献:《史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