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三年打鱼穷,打鸟害人深。这句话就相当于现代的“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类似于此的说法还有不少,到底为什么古人会有这种思想呢?我们今天来看看一看影响比较深远的动物有关的俗语。钓鱼穷三年古时的发展力是非常落后的,又没有现在的科技产品,自然也没有冰箱来保存捕猎得到的食物。那时候的人们是劳碌的,如果想吃肉,最容易获得就是鱼类,所以人们更倾向于外出捕鱼。尤其在宋朝,鸡羊猪肉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牛肉是禁止食用的。所以人们想吃肉就基本上只能吃鱼。那时候的普通人捕鱼是为了食用,用的是渔网捕捞。钓鱼这种费时间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不会获得任何成就,所以那只是有钱的公子哥们做的消遣活动。捕鱼,自然也就作为了穷苦人家做的工作。为了教育下一代,就流传下了“三年穷打渔”这个说法:要么你早晚变穷,要么你本身就很穷---玩鸟毁一生养鸟的朋友都知道,这东西现在文化已经淡化了,但是在年以前,还是奢侈品一般的存在,老天津地区流传“一只靛颏一套房”的说法,是真事。从笼具配件到鸟本身,一个笼钩一个跳杠,都是价值不菲。尤其是鸟笼中的“逛笼”,成本动辄上千上万。而且一只鸟,想玩好不花个三五年功夫,每天陪着也是养不出好鸟的。为了养好一只鸟,古人们太阳没出山前就要起来去山林里,还要去各种场合找各种师傅学习“叫口”,养鸟这件事,到了清朝更是一个和炫富有关的活动了。贝勒们炫耀的不是豪车豪宅,而是好鸟好笼。狗追兔子现在的狗追兔子是打猎娱乐,以前的狗追兔子,更多的赌博。赌博,那也只是有钱人家能做的事情在普通家庭里,肯定是不允许玩,也没条件玩耍的项目。熬鹰作为权力的象征:鹰,人们驯服它们是为了标榜自己的能力。什么人才有能力?官宦家庭!普通人家连吃饭都是问题,哪里来的时间去熬鹰?但凡是庭院里落着一只鹰的家庭,在以前都是非富即贵的,以苍鹰和金雕为主,是地主们官老爷们用来震慑的工具之一。普通老百姓,更多的也是把鹰抓回来,用高价格卖出去糊口而已。这些俗语背后,更深的意义在于教育我们的后代不要贪图享乐,而不是去推崇这种做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