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生活环境 >> 窦太后阴差阳错从草根女成为皇后,影响三代
西汉的太后们,在历史上都比较特殊,她们大多都不是出身名门望族,最后却能成为皇后、太后之类的“女子第一人”。
而且西汉的太后们还有一个特点,普遍都很强势,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左右朝廷。大多都形成了有西汉特色的外戚集团,这在历史上也比较少见。
西汉的窦太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完完全全的宫女变皇后,最后成为太后。甚至影响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位帝王。
有人认为窦太后干政,贪恋权力,也有人认为窦太后识大体,对西汉影响很大,双方各有各的说法。
影视作品,窦太后而我呢,则是站在窦太后识大体一方的。来看一下,一个宫女如何在阴差阳错之间,完成华丽转变。
一、宫女变太后
上错花轿嫁对郎不仅只存在于电视剧中,窦太后就是现实版的。
窦太后大约出生在汉高祖二年,那段时间天下乱的很。窦太后家也是一个普通家庭,家里为躲避战乱,生活过的很清贫。
窦太后的父亲早早去世,留下她们兄妹三人相依为命。窦太后幼年时,碰到宫中招募宫女,为了给家里省下一口粮食,便早早进宫了。
窦太后进宫之后,苦肯定没少吃。然而相比较其他宫女,她被选中在宫中服侍吕后。吕后在西汉皇宫中的地位就不说了,刘邦去世之后,吕后更是宫中第一人。跟了一个强势的主子,所以她还是比较幸运的。
汉朝宫殿图片不过好景不长,吕后为了拉拢诸侯王,决定给每位诸侯王送五名宫女,而当时名为窦姬的窦太后,就是其中之一。
皇宫生活多年,终于能够离开,窦太后其实也很高兴。她还私下找负责主管此事的宦官,想着把自己分到赵国(窦太后的家乡在清河郡,属于赵国)。
当时宦官是满口答应,窦太后也是满心欢喜的等待。不过因为宦官粗心,最后把她分到了前往代国的队伍中。
窦太后很伤心啊,板上钉钉的事情也出错了。然而她也无可奈何,发了分配公告可不是她一个小小宫女能改动的,只能跟着队伍前往代国。
五位宫女到代国不知是因为窦太后确实美貌,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窦太后到了代国之后,代王刘恒就喜欢上了她,而且还是独宠她一人。
真可谓一时得失,谁能知之后是对是错?
之后更加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窦太后在代国,为刘恒生下了一女二子。当时的代王王后为刘恒生下四子却离世,空下了一个王后位置。而且刘恒嫡出的四个儿子相继去世,也就是说代国王后没了,四位嫡出继承人也没了。
这时候的代王刘恒呢?已经成了皇帝!
窦太后在代国的日子中,西汉长安皇宫中也很热闹。吕后去世,大臣们联手铲除了吕后留下的吕氏家族。
代王刘恒大臣们想重新立皇帝的时候,发现代王刘恒挺合适。代王仁厚,名声好,母亲家族没势力,不用担心会是下一个吕后,并且刘恒也是刘邦活着的儿子中年龄最大的。于是,刘恒成了皇帝。
刘恒成了皇帝,肯定要立太子啊!四个嫡子去世了,窦太后的儿子刘启成了长子,顺理成章的刘启成了太子,而窦姬则成了窦皇后。
直到汉文帝去世,窦姬的皇后位置也没有任何动摇,又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后。
吕后阴差阳错之下,窦太后完成了从宫女到太后的转变,甚至“独霸后宫”到了汉武帝时代。
二、影响三位帝王
窦太后在皇宫中,影响了三位帝王。严格说是两位,还有一位则是相互影响。
窦太后能在汉文帝在位期间,一直当皇后稳如泰山,两人之间自然少不了共同爱好和话题。
窦太后是出了名的喜爱黄老学说,崇信老庄思想。喜爱的到什么程度?汉景帝和窦氏家族的人,都必须学习《道德经》!
而汉文帝呢?汉文帝更喜爱黄老学说,甚至晚年还有了求仙问道的心思,更是流传出半夜召见大臣,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故事。
汉文帝和窦太后也正是因为两人之间兴趣相投,这才有了窦太后位置稳如泰山。所以,我认为汉文帝和窦太后两人是兴趣相投,相互影响。
窦太后对汉景帝和汉武帝的影响则更加直接一点,也就是所谓的干政贪权的一些代表事情。
汉景帝时期,汉景帝曾想重用儒生,因为窦太后的影响,汉景帝一直没有真正实施。也正是是因为窦太后的阻止,使得独尊儒术一直往后推延。
窦太后甚至还在插手干涉立太子的事情。窦太后一直特别溺爱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一度想要汉景帝立刘武为太子。甚至窦太后曾多次对汉景帝施压,为的就是能让自己的小儿子当太子。
汉文帝兄死弟继位,这在历史上也并不是没有,然而由一位太后逼着这样做,就显得有些被人诟病。
虽然刘武最终也没有继位,但是想让刘武继位的事情的确发生了。汉景帝时期,窦太后干涉朝政的大事情还有一件。
汉景帝废除当时的太子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因为一些原因,刘荣最终死在了苍鹰郅都的手中。
郅都是汉景帝时期出了名的酷吏,不畏豪强,敢于直谏。但也因为这件事情,被窦太后压的丢官弃爵,只能被汉景帝偷偷安排到雁门关当太守。
雁门关图片这件事情,似乎也成了窦太后逼迫忠良的证据。
即使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面对窦太后的时候,依然充满着无奈。
汉武帝登基之后,曾一度想要推行新政,重用儒生,甚至提拔出了赵绾、王臧等儒生官员。但是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最后逼得汉武帝下令使得两人入狱,最后自杀。
直到窦太后去世前,汉武帝都没有重用儒生,可见窦太后对他的影响。
这些看起来,窦太后完全就是另一个吕后的翻版。而且看起来窦太后对权力的欲望很大,但是实则不然。
汉武帝三、窦太后的识大体
窦太后影响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重用儒生的决定,不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还真不能说窦太后错了。
窦太后出身平民家庭,对于汉朝建立之初整个天下的状态,比别人了解的更加透彻,知道百姓到底生活的怎么样。
也正是这种知道,才让窦太后推崇黄老学说,抵制儒生。
汉朝的无为而治无疑是成功的,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是看得见的事情。甚至后代帝王一直想重现文景之治,这是为何?
文景之治最重要的是曾经出现过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甚至还出现过农无税的盛况。对于窦太后而言,这无疑就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好的政策。
现在有人要改变这种政策,动摇大汉的基本国策,她肯定是不愿意的。
而且窦太后在这方面,并不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在推崇儒术的人中,还有他的亲侄子窦婴,但是窦婴仍然被窦太后打压到闲赋在家。
虽然时代的发展证明了独尊儒术的正确性,但是对当时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了成功的先例,窦太后肯定认为推儒术就是在胡整。
窦太后宠爱小儿子刘武,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位老太太还真不含糊。
汉景帝时期曾因为削蕃发生八王之乱。平乱过程中,梁王刘武如同弃子一般在前线血拼,孤立无援。但是八王之乱结束后,窦太后并没有以这件事情怪罪任何人。
而且就是在八王之乱后,汉景帝立的刘荣为太子,这个时候窦太后却没有出面干预,也没再说立刘武为太子。甚至废刘荣,立刘彻的时候,窦太后仍然没有干预。
她是“嘴强王者”,但是除了推行儒术,别的也只是说说,当汉景帝有决定的时候,便不在多说。
整体来说,除了干预儒术的推行,别的窦太后还真没过多干预。就是打压郅都,还是因为老太太死了一个孙子,这对老人来说,没有当时下杀手已经算是仁慈了。
窦太后对西汉影响很大,但绝对不是贪权干政之人,相反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拎得清楚,看的明白。
四、结语
窦太后只是西汉太后们的一个缩影,几乎每一位西汉太后都能在朝堂上说上话,这并不是有多大的权力,而是和西汉本身有关。
汉朝时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以孝立国,真真正正的是这样。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甚至以汉文帝为首。
也正是汉朝皇帝们对孝道的实行,才有了这一位位强势的太后,甚至出现一家家的外戚势力。
反过来看,这并不是汉朝的缺点,而且是汉朝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