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鹤唳华亭不用等到最后看结局,萧定权的

发布时间:2023/3/12 16:18:34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www.txbyjgh.com/

很久没追剧,却对这部虐心的《鹤唳华亭》割舍不下。早在上学的时候就拜读过雪满梁园的这本书,当时有很多典故和引用看不懂,直到看到改编的电视剧才发现这部架空小说如此深刻。

《鹤唳华亭》曾是晋江文学网年度评分第一,并长期傲居阅读量热榜的一部古言小说。作者雪满梁园毕业于北大历史系,他的作品用词考究,书中有多处模仿“廿四史”、“通鉴”等史著里的章奏、书札,字谜、骈赋等用的都是古言的文体。

作者在《鹤唳华亭》的书中注释说此故事设定的服饰艺术从北宋,典章制度从明代。电视剧很好的还原书里关于朝代制度、礼制、服饰的描述。

看剧的过程观众不仅被主角的遭遇牵动心思,而且能够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气节、礼仪、生活品味等极致之美。

而且,这部剧超出其他古言剧的地方更在于,它不拘于主角感情线的发展,把视角放在了高扬儒家文人的仁心道义,揭示传统儒家伦理与君臣纲常的激烈碰撞,充满对封建君权制度的控诉和反思。

“鹤唳华亭”的出处

“鹤唳华亭”来自典故“华亭鹤唳”,此语出自《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说的是西晋八王之战时,名士陆机受成都王司马颖重用,在讨伐长沙王司马乂时,任命他为主帅,统领二十余万兵马。陆机一开始请辞,被成都王拒绝。

后来其他部将见这位南方主帅一副书生气,故意不服从调配,陆机又缺乏作战经验,结果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成都王心腹卢志遂诬陷陆机与长沙王有私,成都王听信谗言派人抓捕陆机。陆机知道消息后,苦笑着脱去战袍,叹道:“想在听听华亭的鹤唳声,可是再也听不到了。”之后被处了极刑。

与“华亭鹤唳”相对应的还有“上蔡苍鹰”。

《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秦朝名相李斯被赵高馋害,临刑之前,他想到之前与儿子一同出上蔡东门臂架苍鹰狩猎逐狡兔的情景。

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三首》感概这两人的命运时写道:“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这两个典故说的都是“误入仕途之悔”,若当初不为青云所误,即便平淡度过余生,也好过平白丢掉性命。

陆机、李斯是否入仕,一开始还有选择的自由,而《鹤唳华亭》的男主太子萧定权生在皇家,一出生就背负着皇太子这个沉重身份,人生不容许有丝毫差错,否则便是万劫不复。

作者选择“鹤唳华亭”作为小说的名字,注定结局充满悲剧性。第一集女主角陆文昔对父亲说:“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鹤实为猛禽,可以搏鹰”。

这句典故出自南朝刘宋时诗人鲍照的《舞鹤赋》。这篇赋文,讲述仙鹤降落凡间,最终被圈养,终生不得自由的悲剧故事。作者开篇引用这个典故,以鹤为喻暗指太子萧定权的人生结局。

萧定权拥有像鹤一样高洁的品行,也有如鹤一般可搏鹰的能力和勇气。但生于无情帝王家,注定无法留住命中所爱,心中牵绊越深,越难得自由。

帝王的权衡

这部剧首先是一部权谋剧,言情只是其次。推动剧情发展的不是男女主角的感情互动,而是皇帝的权衡利弊。

故事开始于一个雪夜,没有旁白和字幕,剧中人对话也很简短。但从事件的反转和推进中可以看出,这是三个利益集团的较量。

太子和以卢世瑜为中心的言官加上手握兵权的国舅顾思林为一方,齐王与其母赵贵妃以及齐王妃之父中书令李柏舟为一方,皇帝及其心腹大臣为第三方。

太子和齐王是相互较量的关系,皇帝是各方势力的平衡者。齐王想扳倒太子上位,太子想让齐王尽快就藩离开。皇帝力求维持各方势力的相对平衡,以确保朝局和自身权力的稳固。

所以经过几轮较量可以发现,即使太子占优势,皇帝也没有撵齐王走的意思。皇帝希望保持这种平衡,让较量的双方都无法锁定胜局,这是权利制衡的一种方式。

从太子加冠这件事可以明显看出皇帝的心思,他并不是不愿意让太子加冠,而是把这件事作为一个让太子舅舅顾思林出山平定战乱的筹码。

在其位,谋其政。上位者有其身份立场的考量,和亲情无关。皇帝首先是这个国家的掌权者,其次才是太子和诸皇子的父亲。

父亲的心思

电视剧已经播到51集,面对父亲,太子依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有和表哥以及陆文惜在一起的时候才稍稍开心一点。

从电视剧开播到现在接近尾声,评论区很多人留言认为皇帝对太子凉薄,看不出丝毫亲情,包括很多观众弃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得不说皇帝确实在“套路”太子。

“冠礼案”中皇帝让心腹李重夔告诉太子只要他认错,便不予追究,可是第二天当太子拦下罪名,皇帝却要严惩,太子惊愕的表情中充满痛苦。而当最后查出是齐王的过错,皇帝却并不想严惩。

包括后面太子求取陆文惜,为老师卢世瑜求情,皇帝对待太子的请求基本都是驳回,甚至诸多为难。

但是皇帝从一些细节中也可以看出,皇帝对太子的爱。在无人的夜晚,皇帝拿出先皇后的画像说起太子小时候喜欢舅舅,看见父亲就躲的事,说:“那时候爹已经不如舅舅亲了呀!”

太子求娶陆文惜的时候,皇帝不同意,但是当太子哭着在门后说:“爹爹,你是要诛臣心吗?”,皇帝让身边的侍官去查陆文惜的生辰,有意满足太子的心愿。

包括皇帝一次次看似偏心的“苛待”,都是想不到的磨砺太子,栽培他、考验他。对于两个儿子的培养,他有不同的定位,教养之道和要求也完全不同。

他对心腹李重夔说:“大郎首先是朕的儿子,而太子首先是朕的臣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皇帝的态度:齐王再怎么折腾,将来也不过是个藩王,与太子是君臣关系。而太子将来是要担起祖宗基业的皇太子,因此必须以国事为先。

身居其位的皇帝知道上位者的面临的挑战和必须具备的心性,他说:“这个位置,容不下怯懦之人,更容不下无能之人,太子应该是一只乳虎。”

萧定权的诉求

皇太子萧定权由于幼年丧母,兄弟不亲,又畏惧父亲,失去太多,所以对仅有的温情充满依恋,他比常人更渴慕亲情。

在他心里,老师卢世瑜夫妇、舅舅顾思林、表哥顾逢恩,这些人于他而言就像是父母兄弟的化身,他将所有对于父母兄弟的亲情的诉求,都倾注到这些人身上,肆意地从他们身上索求撒娇、宠溺的感觉。

他爱着的人,他都用尽全力保护。为老师卢世瑜向皇帝服软哭泣,为顾逢恩用尽手段不惜违背初心与人勾心斗角,为舅舅找上御史中丞要挟他弹劾皇帝,他可以置自己于危险之中,不顾身份尊严,只为保证心里爱护之人。

但是,太子的这些行为在皇帝看来,就是“妇人之仁”。只会让他轻信他人,反受其害。因此,皇帝也是用尽手段,扶持齐王,“迫害”太子珍视的人,要教他放下心底的爱,因为这对于人君而言是忌讳。

其实不止是皇家,即便是寻常百姓家,也是对第一个男孩要求更高。因为他担负着振兴家业、护佑弟妹的责任,所以必须要严格要求。而对幼子由于没那么多期望,会多些宠溺。

但是父母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老大也还是个孩子,他也有对于亲情的诉求,他也想被人爱。剧中太子不懂皇帝的心思,一味觉得爹爹不爱他,他想要故意不给他;皇帝也不了解太子的需求,认为他性格软弱,是磨砺太少的缘故。

皇太子的心思

前几天本剧的作者兼编辑雪满梁园微博转发罗晋工作室,用莎士比亚所著《亨利四世》中一段英文“Uneasyliestheheadthatwearscrown(位高者,心不宁).Mycrownprince.(我的皇太子殿下)”。表达了剧中萧定权必须要经历的磨砺和心底的抗争,并对剧中罗晋的表演提出肯定的赞扬。

电视剧刚开播的时候,很多冲着罗晋演技而来的观众很失望,他们评论说其饰演的皇太子只会哭,一点用都没有。但是当看到后面发现太子身处的境遇,便会知道罗晋的表演恰到好处。他把萧定权的内心淋漓尽致的表演了出来。

太子并非只会哭,他不是不懂权谋,而是不屑用计谋。“冠礼案”最后,他掌握了证据和证人,有信心当众拆穿齐王的阴谋,但是他一开始没有这么做,而是想试探父亲的心思,想给齐王一个机会。

包括一开始众臣情愿让太子加冠,老师和表哥都劝他置身事外,但是他没有,一方面是他心慈,另一方面他有自己的考量:这么多臣子为自己的利益鞠躬尽瘁,自己如果躲着不出来,臣工会觉得他不可依靠。

扳倒李柏舟的计划也是他一开始就计划好的,步步为营,只待愿者上钩。皇帝曾说他不自量力,李柏舟从政的时间比他的年龄还大,他怎么可能是对手。但是他做到了,而且赢的非常漂亮。

剧情进行到51集,接近尾声,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处处让太子为难的不是皇帝、不是赵贵妃和齐王,也不是其他阻挠的人,而且太子自己。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仁德,又因幼年经历,格外看重亲情。所以,于朝堂,他不愿对兄弟赶尽杀绝,于家事,他渴望亲情,粉身碎骨也要保全所爱之人。他错了吗?

end

作者简介:lemon青柠檬,喜欢读书,乐于分享婚姻育儿、情感心理相关内容。人生目标是每一个今天都比昨天优秀一点点。喜欢我的文章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5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