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的习性 >> 本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刺杀,但刺客荆轲,为何
荆轲刺秦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也是因为这件事让荆轲这个人能够被历史铭记,但是一提到荆轲刺秦,大家都知道最终失败了,不仅没能挡住秦国的脚步,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这不禁让人好奇,一场精心准备的刺杀行动,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失败了?荆轲作为燕丹精挑细选的刺客,为何在刺杀秦王的过程中表现得这么差?
接下来就为大家解读一下荆轲刺秦,找一找荆轲刺秦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差!
荆轲刺秦(汉代画石像)一、荆轲本人能力不过关
作为荆轲刺秦的主角荆轲我们要着重介绍一下,荆轲是一个刺客,有人说你这不是废话吗,不是刺客燕丹能派荆轲去刺杀吗?其实并不是废话,荆轲刺秦之后才是一个刺客,他在这之前顶多算是一个游侠。
《秦时明月》中的荆轲根据《史记》记载: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在史料记载中,荆轲是一个喜好读书击剑的人,为人慷慨仗义,热情豪爽,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刺客。
我们来看一下优秀的刺客应该是怎样的:
《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认为:当年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了宫殿上。
在唐雎心里,这三位才是合格的刺客。
荆轲刺秦身为一个合格的刺客,首先身手要好,胆识也要够,这是刺客的基本素养。专诸、要离和聂政这三人身手都非常好,专诸拿着鱼肠剑一剑将吴王僚毙命,冷静果断;要离则先是获得庆忌信任,潜伏在庆忌身边,等到合适的时机才出手,可见要离心智之坚;而聂政就更厉害了,聂政刺杀的时候是单枪匹马将韩傀杀死在台阶上,然后又杀了数十名护卫,最后才毙命,可见其武功高深。
那么荆轲具备刺客的基本素养吗?全都没有!
荆轲曾经以剑术自荐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荆轲,至于原因没有详细说出来,不过我估计一是卫元君不识人才,二就是荆轲剑术不厉害,卫元君没看中他,通过这件事,对于荆轲的武功一直是存疑的。
《史记》还曾记载荆轲的一段故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曾经到榆次游历,在这他想和有名的剑客盖聂讨论剑术,盖聂对他发脾气用眼睛瞪着他,这时荆轲有什么反应,他走了,而且使者发现荆轲迅速离开了榆次,我估计是跑了,这荆轲的心理素质真的不太好,内心也不够强大,被人瞪着就吓跑了,何况是刺秦这个有去无回的任务?
后来荆轲来到邯郸与人发生争执,再一次离开,或许是逃走,所以荆轲不具备刺客的胆识。
二、燕丹过于心急
燕丹燕丹是荆轲刺秦的背后策划者,秦国步步紧逼,燕国岌岌可危,也是没有办法,燕丹才想出刺杀这个计策。荆轲答应燕丹后没有马上动身,而是安顿下来,为了不让荆轲变卦,燕丹对荆轲大献殷勤,锦衣玉食就不用说了,有一次荆轲夸赞一个侍女的手漂亮,燕丹竟然将手斩下来送给荆轲。
这样一段时间后,没想到荆轲还不动身,燕丹就变了脸色,开始不断催促荆轲,其实荆轲一直在谋划,他迟迟不动身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等一个人,这个人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荆轲嘴里可以得出这个人很重要。
燕丹请求荆轲刺秦我觉得可能是荆轲觉得自己的武功不好,没有必胜把握,想再请一个人更加稳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迟迟没有来,于是燕丹心急了,看着秦军压境没办法不心急,于是频繁催促,话语也不再恭敬,还提出先派秦舞阳先去,这就是激将荆轲,没有办法,荆轲只能不等那个朋友,负气前去刺秦。最后以失败告终。
不得不说,燕丹的心急是刺秦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等到荆轲的那个朋友,说不定会有转机,但是当时秦军已经紧逼,进退都是死路,是一个无解的死局。
三、秦舞阳拖后腿
秦舞阳秦舞阳是燕丹派给荆轲的助手,也有监视荆轲的作用。在史料中,秦舞阳是一个12岁杀人都面不改色的勇士,就是这样一个“勇士”不仅没能帮助荆轲,还一直拖后腿,在荆轲要行动的时候脸色大变,大臣和秦王都看出来了,引起警觉。
关于秦舞阳12岁就能杀人面不改色这件事我看到一个分析,觉得很有道理,简而言之就是秦舞阳是一个官二代,他杀了人不用负责任。他12岁时杀了那个人后,不仅没被惩处,周围人还津津乐道谈论:“秦舞阳真厉害,12岁杀个人都面不改色,有他爷爷当年的风范!”有人庇护自然不怕,这才是面不改色真正的原因。
而刺秦则不同,刺杀无论能不能成功,逃生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秦舞阳才会在关键时刻怂了,拖了后腿。
四、荆轲想要挟持秦王
荆轲刺秦的准备十分充分,先是拿着与秦国有仇的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土地地图献给秦王嬴政,降低警惕性,然后找徐夫子打造了一把可以放在地图里的匕首,锋利无比,上面还淬上了见血封喉的毒药,就是想直接要秦王的性命,让秦国群龙无首大乱,这样就会停止进攻燕国的脚步。
原本是这样的计划,但是荆轲行动时却没有照做,换成了挟持秦王,失败后才想刺杀,但是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导致了刺秦失败。
关于挟持秦王的目的有很多分析:
1.归还燕国领土
在荆轲刺秦以前,燕国就已经失去了很多领土,要不然也不会选择这样背水一战的方式,杀了秦王可能秦国会乱一阵子,不过不能维持太久,很快就会卷土重来,还会遭到报复,但是荆轲如果挟持了秦王,就可以威胁秦国归还那些领土,不仅能让燕国有了喘息之机,还能重振燕国,这才是上上之策。
2.荆轲刻意放水
关于这个看法我不是很赞同,因为这个是建立在荆轲是一个顾大局的有识之士上。荆轲得到太子礼遇,在半威胁半请求下答应刺秦(为什么说是半威胁,燕丹刺秦这个计划应属于绝密,告诉荆轲是觉得荆轲能答应,如果不答应的话,可能当时就被灭口了,所以说带有威胁)后来荆轲答应后,燕丹更是各种道德绑架,让荆轲骑虎难下,刺秦一行不得不去。
但是荆轲见证了百姓的苦难,觉得统一才是大势所归,所以假意放水,既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百姓。不过对于这个说法我是不认同的。
3.荆轲想要保命
这个是很符合常识的说法,但是又有一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刺客都是这样,前去刺杀就要抱有必死的决心,尤其是这一种在多人面前的刺杀,无论成功与否,刺客都是死路一条,没有人想死,所以荆轲才会想要挟持秦王。
如果挟持秦王成功,不仅可以要回燕国领土,还可以让自己活着离开,何乐而不为?不过现实难度还是太大。
五、嬴政武功很高
《秦时明月》中的嬴政荆轲刺秦失败从荆轲身上找完主客观原因,我觉得还要从秦王嬴政身上找原因。嬴政父亲在赵国为质,嬴政也在赵国出生,质子就像是一枚棋子,总是朝不保夕的,因此嬴政在这样的生活中锻炼出一颗非常强大的内心。
后来他13岁即位,杀嫪毐、吕不韦夺回权力,将秦国治理的非常强大,一生杀伐果断,可以说是临危不惧,这样一个人绝不会在荆轲的刺杀下乱阵脚,所以才能从刺杀中逃脱。
《秦时明月》中的嬴政而且历史记载,秦风剽悍,秦人更是善武,作为王族的嬴政剑术武功也不会很低,《史记》中对荆轲刺秦这一段描写的很详细,当荆轲拔出匕首的时候,秦王绕柱而逃,然后拔剑砍断了荆轲的腿,嬴政的武器是青铜长剑,很重,能拿起来就证明这个人武功不一般,然后一击就砍断腿也证明嬴政武功很高,才能有惊无险。
如果荆轲面对的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说不定此行真的能成功。
以上就是荆轲刺秦失败的全部原因。
也许是因为我本人十分喜欢秦始皇嬴政,所以对于荆轲刺秦我是不赞同的,因为嬴政之所以能够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不仅是因为秦始皇雄才伟略,还因为那些被灭的国家自身已经腐朽,燕丹此举就是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想用阴谋,所以失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