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好比游子还乡,开始时是一通迫不及待的快马加鞭,待到归程将尽,就犯了“近乡情更怯”的踟蹰,抬起头,伸伸专注的懒腰,深深吸口气,徐徐吐出来,整整一路的风尘,身旁的老马也仰天一声哼哧,抖擞掉兼程的疲惫,在主人的牵引下,饱蘸着依依不舍和即将到达的喜悦神圣的一字一顿的读完最后的篇章,然后悠悠地合上封底,如佛合十。
梭罗的自然随笔集《瓦尔登湖》带给我这样的体会。这本出版于年的书很“自我”。梭罗作为一名20岁就从哈佛毕业的高材生,没有投入到美国本土成长迅猛的西进运动和工业化浪潮中,而是只身来到位于美国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一个叫康科德城的野外,寻到瓦尔登湖,毗邻而建小屋,生活所必须的一切尽可能的自己动手达成,然后读书、写字、冥思、孤独、听天籁、种庄稼、劈柴、观看蚂蚁大战、跟极少数人和大多数“非人”谈心,过滤掉心之形役,澄澈的融化在那一隅极小又极大的宇宙间,似把撅起的一丛山花抛向烂漫的春之山野。
欲领略湖水的甘醇莫过于俯身掬而饮之。千里迢迢,且取几瓢。
Ⅰ、“我的住所却并非如此,因为我发现自己突然成了鸟儿的邻居;不是抓住一只鸟关起来,而是把自己关在了鸟儿附近的笼子里。”
“千百万人清醒到可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清醒到可以从事有效的脑力劳动,一亿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够拥有富有诗意的或神圣的生活。清醒就是有活力。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如果遇到了,我又怎能问心无愧地直面他呢?”
“新闻算什么!了解永远不会过时的事情要重要的多。”
——《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我”生活的地方鸟语芬芳,“我”生活的目的是醒来。
Ⅱ、“伟大的诗人的作品还从来没有被人类读懂过,因为只有伟大的诗人才能够读懂它们。”
——《读书》
伟大曲高,和者寡。这是它的宿命。
Ⅲ、“黄昏时分,森林尽头的地平线处传来遥远的牛叫声,甜美悦耳,起初我误认为是一些我有时听到的唱小夜曲的吟游歌手的声音,他们可能正漫游于山谷间;但是很快,声音拖长,我怀着愉快的失望,发现原来是牛发出的平凡而自然的乐声。当我说我清楚地感到那些年轻人的歌声很像牛发出的乐声,我没有讽刺的意思,只想表示对他们歌声的赞美,说到底,这两种声音都是天籁之音。”
——《声音》
是谁把声音分了贵贱?又是谁把天籁私有?
Ⅳ、“鹰是波浪的空中兄弟,他翱翔在波浪之上,俯视水面,他那被空气托起的完美的双翅,回应着大海那具有大自然粗犷力量的没有羽翼的翅膀。有时我注视着一对苍鹰在高空盘旋,交替着高飞、下降,相互靠近、远去,他们仿佛是我自己思想的体现。”
——《豆子地》
思想如鹰,种植的是豆子,却能长出万物。
Ⅴ、“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特别是在黑沉沉的夜里,当你的思绪驰骋在浩瀚的有关宇宙起源的主题上时,却感到了这种轻微的抽动,打断了你的幻想,又将你和大自然联系了起来。仿佛我紧接着会把钓线向上甩向空中,同时向下垂入这同样不透明的元素之中。这样,我仿佛用一只鱼钩钓到了两条鱼。”
“湖泊是自然景色中最美也是最富表现力的部分。它是地球的眼睛;凝视湖中,人能够衡量出自己本性的深度。湖边的水生树木是它周围纤细的睫毛,四周树木苍郁的群山和山崖是突出于其上的眉毛。”
“在这面镜子上,一切杂质会沉没,被太阳轻柔的刷子擦拭得干干净净,——这是一块轻而薄的擦尘布,——往上面呵气也不会留下痕迹,而是把自己的气息送往空中,形成云朵高高飘动在它的上面,却又倒映在了自己的胸膛上。”
“本人提议,把这个湖叫做‘神赐之滴’。”
“谈什么天堂,你们侮辱了大地。”
——《湖泊》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敬它、爱它、放下掠夺心,会比攻城略地逍遥的更远。人世一遭,匆匆过客,何必强自得陇望蜀。
Ⅵ、“我们每天都应该从遥远的地方,从奇遇、危险和新发现中,带着新的经历和特性回到家中。”
——《贝克农场》
活得多就是活得好。
Ⅶ、“贪吃者就是处于幼虫阶段的人;还有整个国家都处于这种状态的,没有幻想或想象力的国家,他们巨大的肚子将它们引入歧途。”
“品尝出食物真正滋味的人永远不可能是个饕餮之徒;否则就肯定是。”
“当纯洁之渠畅通之时,人立即流向上帝。”
“一切纵欲虽然形式多样,实际是一个东西;一切纯洁也是一个东西。一个人无论是吃、喝、同居还是淫荡地睡觉,都是一样的。它们只不过是一种欲望,我们只需要看见一个人做其中的任何一件事,就能够知道他纵欲的深度。”
——《更崇高的法则》
人本欲,更崇高的法则是怎样引欲流向上帝。
Ⅷ、“但是人类发现了火,他把空气关闭在自己宽敞的寓所里,给空气加温,而不剥夺他自己的热量,他把那个地方用作自己睡觉之处,在里面可以脱去许多累赘的衣服走动,在隆冬季节保持着一种夏天的气氛,并且利用窗子,甚至还可以接受阳光,再有一盏灯,又可以把白昼延长。这样,他超过了本能一两步,省出一点时间来。”
——《室内取暖》
冬夜暖室,可以“蹉跎”麻将,也可以做些光阴不荏苒的事。
Ⅸ、“谁会想到,这么大,这么冷,皮层又这么厚的一个东西(湖上的厚冰),会这么敏感?然而它有自己的规律,应该雷鸣的时候就服从规律发出雷鸣声,正如蓓蕾在春天发芽一样。地球布满了乳突,生机勃勃。对于大气的变化,最大的湖泊和管子里的一滴水银球同样敏感。”
——《春天》
流年婉转,四时更替,自有其统一的号令,春天报晓,人间天上,蠢蠢欲动。
Ⅹ、“至少我是从自己的实验中了解到这些的;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充满信心地朝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按他想象的那样去生活,他就会获得寻常意想不到的成功。他会抛下一些东西,会越过一条无形的界限;新的、普遍的、更为公允的规律会开始在他周围、在他心中形成;或者,旧的规律会发展,并在更为公允的意义上做出有利于他的诠释,他将会获准在更为高级状态的存在中生活。他越使自己的生活简单化,宇宙的规律就会相应地显得简单,孤独就不再是孤独,贫困也不再是贫困,弱点不再是弱点。如果你建造了空中楼阁,你的努力不一定是白费的;那正是它们应该在的地方。现在,在它们的下面打上基础吧。”
“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灵魂所需的必需品,一件也不需要用钱去买。”
“但是,这就是明天,那个仅靠时间的流逝永远不会破晓的明天。对于我们,使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光就是黑暗。只有我们醒着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会有更多的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结束语》
时间流逝,越来越忙,愈来愈盲。
别多余的活,别活得多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一不小心,捕出了一个桃花源。再回头去寻,不复得路。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也是一件庆幸的事情。遗憾的是,桃花源的矿产资源没能开发,旅游资源没能利用,人文风俗没能申遗,少了一块将会“人财两旺”的避暑胜地。庆幸的是,找不到的桃花源从此住进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无论唐宋,还是元明。梭罗的桃花源就是瓦尔登湖,他用实验的精神,实践的行动亲手打造了自己货真价实又海市蜃楼般的桃花源。再一次证明了桃花源的真切存在,它是一缕“生活在别处”的希望;它也是一种反转宇宙的眼光;它还是一块打磨思想钝角的磨石器;它更是一声凤凰代班雄鸡的锵锵唱晓。
海子判断《梭罗这人有脑子》,他“手头没有别的,抓住一根棒木,那木棍揍了我,狠狠揍了我,像春天揍了我。”这一揍让我从黄土高原的山包上向东踮足眺望,掠过太行,就是太平洋,上了岸,上了阿巴拉契亚,荡过密西西比河,终在夜深时分,瞧见瓦尔登湖如镜的幽深湖面上倒映着一幅画:“灯火的屋中,梭罗的盔,——一卷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