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的习性 >> 苏轼密州出猎,豪情满怀,写下一诗,极富感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写在前面: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将廉颇遭人陷害,被迫客居魏国,虽垂垂老矣,犹想报效国家,赵王派使者前去探望,也有重新启用他的念头。
同样是遭人排挤离开朝堂,苏轼就没有廉颇这样的幸运,自从外放后,从杭州通判到密州知州,此去经年,他没有接到宋神宗召其回京的诏书。
虽然任职地方也一样能够实现人生理想,可他还是向往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对于回归满心期待。
苏轼虽然为一介书生,却也有高适“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的胸襟抱负,不能居庙堂之高,那就投笔从戎,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任职密州期间,一次祈雨归来后与同僚习射会猎,有感而发,作《祭常山回小猎》抒发驰骋疆场之愿。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宋苏轼《祭常山回小猎》
简译:
青色的车篷前飘扬着黑色的旗帜,黄茅冈上,士兵们布列起又长又广的狩猎阵容。
骏马奔腾,鬓毛飘洒,蹄立虚空,英姿雄健,那凶猛的苍鹰追逐着野兔擦地疾驰。
回头看去,翠绿的常山像是从白云堆里长出似的,狩猎归来,红叶飘飞落满征衣。
君主如果想任用懂得兵法的书生为将,我还能轻摇白羽扇,游刃有余地指挥三军。
赏析:
《祭常山回小猎》是一首叙事诗,诗题点明事情的起因和地点,即常山祈雨归来途中进行的一场小型围猎活动。
苏轼此诗脉络分明,首联写入场,颔联写围猎,颈联写归来,尾联抒情,全诗情感激昂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首句狩猎队伍的气派,太守出猎,护卫云集,次句写狩猎的场地,黄茅冈是常山东南的一座平冈,因遍地黄草而得名。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颔联写狩猎的壮观场面,策马驱驰,鹰逐兔奔,苏轼这两句形神兼备,极具画面感,猎场上惊心动魄的情景得以再现。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颈联写狩猎归来的愉悦心情,回头望去,白云缭绕,苍翠的常山在云堆里若隐若现,再看自己,征衣上早已落满红叶。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尾联写狩猎归来后的意犹未尽,抒发投笔从戎堪当重任,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
“西凉簿”指十六国时的前凉名将谢艾,此人曾任西凉主簿,文武双全,虽是书生出身,却深谙排兵布阵之道,屡立战功。
谢艾被誉为书生将军,为保卫前凉立下了汗马功劳,苏轼在此诗中以谢艾自比,抒发了渴望奔赴前线驰骋疆场的壮志豪情。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是雄姿英发的儒将,出可为将,入可为相,苏轼亦不失儒生的豪迈和旷达。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就如书剑报国的李白一样,苏轼亦渴望如谢艾周瑜那样驰骋沙场,实现自己的凌云之志。
写在后面:
熙宁七年(年)十二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太守,时逢密州大旱,蝗灾泛滥,到任后,他即刻上书请免赋税,并组织民众抗旱灭蝗,还亲自前往常山祈雨。
常山位于密州城南,山顶有神祠,是古人祭神祈雨之地,唐梁载言在《十道四蕃志》中说:“密州常山,齐时祈雨常应,因以得名。”,苏轼曾两次登常山祈雨救旱。
自然灾害并不会因为虔诚的祷告就会消失,但苏轼这种积极为民的处事态度却深得民心,与其在杭州疏河筑堤一样,苏轼在密州任上时亦是竭尽所能地造福一方百姓。
治蝗灾,寻水源,除匪患,救弃婴,在苏轼的带领下,历经一年的不解努力,密州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苏轼也深有成就感,心情颇为愉悦。
《祭常山回小猎》作于熙宁八年(年)十月,即他赴密州任的第二年,记录的是其常山祈雨归来后和同僚围猎的盛况,此诗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作于彼时。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此诗的情感表达,虽然没有《江城子密州出猎》那般痛快淋漓,但他渴望建功立业,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却是相同的。
参考资料:
《东坡全集》
《宋史苏轼列传》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