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高天厚土看庆阳人文陇东摔跤

发布时间:2022/8/9 10:50:45   

陇东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古秦陇文化和匈奴、羌、戎、狄等少数游牧民族文化频繁交流,相互碰撞的融合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造就了西北黄土高原人民朴实敦厚,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也孕育诞生了众多原生态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陇东摔跤”就是其中之一。

陇东摔跤起始于原始社会,秦汉之时广为流行,明清和民国时期十分兴盛。古时,盛行于秦陇一带的“黄帝战蚩尤”民间歌戏,便是上古时代的一种摔跤游戏。据《述异记》载:“蚩尤氏头上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扮作野牛模样,相抵为乐。翻开庆阳党史,红军驻防陇东期间,红一军团在宁县、正宁,红十五军团在驿马关举行全军团体育运动会,把摔跤列入主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吸收当地群众、学生等参与交流。

陇东摔跤是一种培养勇敢、顽强、剽悍、机智,提高民众素质的民间竞技项目,也是民间娱乐搞笑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尤其是农村庙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健身性和表演性。逢年过节,庙会交流,农闲间隙,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前来“赶场子”。摔跤手们身穿褡裢,两人相约,抢手抓把,或抱腰或搂腿,相互扭结,胶着缠斗在一起。只见善摔者扯住对手褡裢,瞅准时机,两脚一蹬,伸腿一勾,双臂同时发力,出奇制胜,干脆利落地将对手撂倒在地。摔跤高手,相互对决时,双方动作或藏或隐,或进或退,或缓或急,两人时而如“龙虎对峙”,时而如“鲁班拉锯”,不相上下;有时你来个“仙鹤甩嘴”的技巧,对方就还你个“苍鹰噙雏”的招数,你若似“饿狼扑羊”,他就会“背水一战”,双方动作快慢有序、环环扣紧、险象不断、扣人心弦、高潮迭起,让观者大饱眼福,连连鼓掌喝彩。

陇东摔跤是一项技、气、力、艺有机结合的运动。动作上讲求踢、蹉、缠、挂,挤、跪、勾、别等多种技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一气呵成。初学摔跤者,一般得先学“中幡”这个扎实的基本功。即:用一根上细下粗长竹竿,竹竿上悬挂着标旗和装饰物,物重根据各人年龄不同自行而定。练习时,要用手掌、手臂、额头乃至鼻梁托住中幡,不让它掉下来。陇东摔跤特别注重腰腹和腿部力量的锻炼,讲求“眼似闪电,腰如盘蛇,脚似钻。”强调手脚灵活,四肢协调,力求以快取胜。“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对于专业摔跤手来说,只要有人把手搭在他手臂、肩膀上,他就能感受到对方的身体重心在哪里。旧时,走在村子里,看到有人腿部肌肉结实,胯骨微微下坠,腿型稍呈“内八”,十有八九都是“练家子”。

陇东摔跤因人而异,高矮胖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技术动作要领。“油墩子、二愣子;麻杆子、猴性子,扎哈姿势没样子。一拉一个爬扑子,一掀一个沟墩子。”这首广为流传的民谣就是对那些不懂技巧,不按套路出拳的摔跤手的形象描写。

陇东摔跤以游戏为目的,以“找个乐哈,图个和气”为前提条件。陇东摔跤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规矩。即:比赛前,双方要抱拳相互致意,并问候在场观众。互相说“承让着点”“留个脸面”之类的谦辞。比赛要求“不砸不落”,即把对方摔倒之后,不顺势砸落在对方身上,而是走开,和对手保持一定距离。倡导全程都向对方保持微笑,不能把气氛搞得太凝固。

据《正宁民俗》记载:当地每年二月二、三月三、端午、中秋都要举行摔跤比赛。摔跤一般会划定一个四方四正的跤场,双方不能出界。实在相抗不下的时候,喝跤人会把脚步已经挪至跤场边缘的两个人分开,重新请回到中间去。连续五场胜出的被称为“跤头”,跤头和跤头之间连续五场胜出的被称为“跤王”。只有“跤头”和“跤王”才有资格当“喝跤人”。

如今,陇东摔跤虽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其作为一种原始图腾文化的符号,却给陇东乡村民俗文化史留下了一朵俏丽的奇葩。

作者师正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9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