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古代不光有猫食盆鸡食盆还有猧食盆长

发布时间:2023/1/28 20:57:45   
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m.39.net/news/a_6169082.html

原标题: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鹰形陶鼎

文章摘自《国宝》作者:马未都

买猫搭猫食盆的段子流传很广,这个故事的原型实际上跟乾隆皇帝有关。乾隆皇帝在汝窑的水仙盆下刻了一首诗:

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

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

这诗上说的可不是什么猫食盆,是猧(wo一声)食盆。什么是猧食盆呢?猧就是小狗。乾隆皇帝弄错了,把小狗看成了猫。因为乾隆十年五月有一道圣旨:将猫食盆另配一紫檀木座,说的就是这件器物。

这个乾隆认为的猧食盆,实际上是汝窑的水仙盆。但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事儿跟猫没关,跟狗没关,跟谁有关呢?跟鸡有关,这是一鸡食盆。

现在的鸡都不幸福,是工业化喂鸡,都是用食槽子。过去的鸡都幸福,一鸡一食盆儿,过去农村都有这个。历史上,中国人肯定没少拿国宝喂鸡,其中最有名的一个鸡食盆就是陶鹰鼎。

陶鹰鼎是一个鸡食盆,是一只肥硕的鹰,形象有点儿卡通,眼珠子瞪得跟牛似的,姿势是站在山尖上即将要向下俯冲的姿势,那肌肉都绷起来了。它身后有一大盆,尾巴是大盆的支架。这样一个盆做了鸡食盆,你们知道鸡的心理阴影有多大吗?鸡不到饿极了都不敢过去。而且这陶鹰鼎个儿很大,比鸡还大,鸡必须绕道走,到后面去吃,正面都不敢过去,鹰盯着呢!

为什么用一个鹰形的容器当鸡食盆呢?因为这东西是白来的。怎么能白来呢?不是捡的就是挖的嘛,这是当年挖出来的。

这东西挖得早,是年陕西华县的一个农民在犁地的时候挖出来的。挖出来以后,他一看这东西表面挺光滑的,看着有点意思,又死沉,就拼了命地抱回家。

20世纪50年代,那时候国家穷困,吃饱穿暖是老百姓的唯一目的。那人又没啥艺术感,抱回家以后就拿这东西喂鸡了。鸡克服了心理障碍以后,每天吃食也挺快乐。

陶鹰鼎有一定的体量和重量,是一个非常写实的鹰。它在写实中有一种高度的提炼,提炼到什么程度呢?有点儿像最高级的动画片中的感受,比如你去看《功夫熊猫》,就能感受出这种高级。

这件东西,专家把它定为仰韶文化,但是它在中国的仰韶文化中鹤立鸡群,独此一件。不仅如此,它在整个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也鹤立鸡群,独此一份。

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它有超强的写实能力,又有超强的抽象能力,还有实用功能—它是盆状的,后面背负一个深盆,也可以说是敞口罐。

所以这命名就出现问题了。到底叫什么呀?我们今天叫陶鹰鼎,是把它推至了最高等级。可能一开始就叫鹰盆儿、鹰罐儿、鹰尊。名字为什么越起越高呢?是因为这东西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地位一重要,就得给拔高上去。

我们对仰韶文化了解最多的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具象的有鱼纹的盆,抽象的有涡纹的盆。仰韶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含义我们今天是很难破译的。

我们用我们四五千年后的人的思想,去破译四五千年前的人的思想,是非常难的。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想的也完全不一样。

陶鹰鼎上没有纹饰,它的颜色是灰的。这里有个知识,在陶器烧制中,灰陶比红陶难烧,灰陶比红陶成本高。到今天依然是如此,灰砖比红砖难烧,灰砖永远比红砖贵。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以前北京的大四合院都是用灰砖盖,不用红砖。红砖档次低,灰砖比红砖结实,又比红砖档次高。你看那武术表演,徒手劈砖都劈红砖,不劈灰砖。第一灰砖你劈不动它,第二它还贵,舍不得,所以都用红砖。

这鸡吃食吃习惯的时候,来了几个学生。年,为配合三门峡水库工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同学们来到华县进行考古勘察。由于田野考古特别苦闷,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学生就在四周溜达,最后转到了太平庄。听说这家有个东西,于是就进去看。一看这鸡食盆,一老鹰跟一群鸡对峙着。这农民一看,你们这么喜欢它,那我就送给你们吧。那几个学生就把这东西给抱了回去。后来专家一研究,认为陶鹰鼎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最后就入藏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即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是我们新石器时期名气最大的文化。为什么名气大呢?是因为年前它就命名了。凡是跟仰韶文化接近的都属于仰韶文化,所以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都有分布。据碳14法测定年代,仰韶文化距今约~年。

仰韶文化是由两个地质学家发现的:一个叫安特生,他是瑞典的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他发现过北京的周口店遗址和仰韶文化;另一个是他的助手刘长山。安特生年受聘担任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在中国从事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化石的采集。

年,安特生派助手、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到河南采集动物化石。刘长山采集到动物化石的同时发现了一个文化遗址。安特生了解情况以后,在年4月18日取得了中国政府的同意后,亲自来到渑池县仰韶村调查。

到了10月份,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首次挖掘,证实此处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这个遗址先后经过三次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由于遗址中还发现了非常精美的彩陶,因此,人们最早称之为“彩陶文化”。

陶鹰鼎被发现时并不怎么出名,它出名是因为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时候,作为申奥文物出国展览。年,我们准备申办年奥运会。当时为了扩大国家影响,就选了一批文物去瑞士洛桑莱蒙湖畔的奥林匹克博物馆进行展出。这些文物先要让萨马兰奇过目,萨马兰奇一眼就看中了这件陶鹰鼎。为什么选中陶鹰鼎呢?你想,奥运会都是比肌肉,这陶鹰鼎看着就有体育精神,有肱二头肌,有腹肌。其次,在各国文化中,鹰都是勇猛的象征。

年这次出国是陶鹰鼎最后一次出国展出,年,它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从此以后它就再也没有机会出国了。

鹰在各国的古代史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什么呢?因为动物能做的事儿我们大多都能做,能跑,能跳,能游泳,能钻地,唯有一件事儿我们不能做,那就是飞。

我们的古籍,比如《诗经》《礼记》《左传》中,就有关于鹰的记载。《史记》中载李斯有一段就是“牵黄犬,臂苍鹰”,你看那时的人打猎有俩帮手,一个天上飞的,一个地下跑的。

可是农耕民族的打猎多半都是娱乐活动,一直到了苏东坡密州出猎的时候还是“左牵黄,右擎苍”。唐代专门设养鹰的机构,例如《新唐书》中记载:“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这雕、鹘、鹞、鹰都是天上飞的,就一个狗是地上跑的。后来人们称这种不务正业的人都是“五坊小儿”。

北方的少数民族,尤其是辽金都对海东青感兴趣。海东青是辽金时期对猎鹰的一种称呼,本意是指大海东边飞来的珠青色的猛禽,满语意为矛隼。

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例子,鹰都是以大博小,比如捕鼠捕兔。海东青是典型的以小博大,这也就使它成为辽金民族最重要的图腾,它是一种辽金文化的象征。

但在汉族文化中,对鹰的印象往往是负面为多,除了鹰击长空以外,剩下的比如飞鹰走狗、鹰视狼步、鹰头雀脑等等,都是负面的词汇。我们描述一个人有阴损之相的时候,就会说鹰嘴鹞目、鹰鼻鹞眼。一直到近代的《林海雪原》中,大反派还叫“座山雕”。

而我们发现的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这个鹰鼎,是个非常正面的形象,所以才纳入了我们国家的国宝。究竟对于这件宝物古人是怎么想的?出于什么目的做的?做完了干吗用的?我们今天都无从知晓。可以肯定的是,它肯定不是用来喂鸡的。

内容简介:

用文物讲述历史,是了解历史的一种特殊欣赏方式。《国宝》中,马未都从全世界的博物馆中遴选出件中国文物,详细讲述。本套书共包括4本,每本讲25件文物,分别涉及青铜、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书、碑帖、绘画。它们有的得到无数赞誉,被国内精心收藏,有的在历史变故中辗转定居异国他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0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