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的天敌 >> 明朝一个大贪官,选择了一种独特死法,老百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中的一句诗歌,证实了数千年前,就有了贪官这种为世人不齿的货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贪墨官吏这种丑恶现象,绵延千百年而不绝。这些人利用手中大权,中饱私囊,营私舞弊,置良心与道义与不顾,巧取豪夺,蚕食鲸吞,绞尽脑汁不择手段窃取利益,是国家与民众的大害,历来受到世人的鄙视与痛恨。
明朝的覆灭,与吏治败坏、官吏贪墨成风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无论是在繁华富庶的盛世,还是在残灯末庙的末世,明朝官吏中始终存在很多这样的贪墨之徒。在明朝的最后时刻,还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大贪官。此人名叫朱大典,浙江金华人。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中,他以贪墨成性、婪索无度著称于世,是明末数一数二的贪墨官吏。
朱大典出身贫苦农家,但他小时候颇为争气,在繁重的劳作之余,想方设法读书学习,终于学业有成,满腹经纶,于万历四十四年高中进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鲤鱼跳龙门实现人生转折,成为明帝国的朝廷官吏。朱大典为人机敏聪慧,才干出众,精于处理上下关系,不是那种混饭吃的庸碌之辈,他的仕途也因此得以步步高升。
朱大典从一个七品县令做起,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一步步升到山东巡抚、兵部侍郎、漕运总督、凤庐巡抚等高官,任上颇有政绩。比如在崇祯三年,明朝武将孔有德在山东发动叛变,叛军攻城克地,席卷半个山东,连杀几个总兵、巡抚等大员。朱大典以文官之身,迅速调兵遣将,组织对叛军作战,并最终成功平定叛乱,为明朝立过大功。
可惜这样一个能人,却是个心术不正之徒,贪婪成性,贪财好利。朱大典一路走来一路贪,所到之处时刻不忘搜刮民财,损公肥私,捞得盆满钵满。他在凤庐巡抚任上时,明朝正值危急存亡之际,崇祯皇帝忙于抵御关外清军和关内李自成,无暇整顿吏治,朱大典趁机大肆贪腐行私,《东南纪事》记载,朱大典靠贪墨积累起惊人财富,被称为“富可敌国”,人们把他比喻成老虎和苍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痛恨的大贪官,因为选择了一种独特死法,受到后人尊敬。明朝灭亡后,朱大典在南明小朝廷干过一段时间,后来就回到老家金华。此时清兵大军南下,逼近金华城。朱大典在此时的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他一不跑二不降,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家资拿出来,全部用于招兵买马,购置军器和粮草,在金华建立了一支团练乡勇,准备与清军决一死战。
隆武二年三月,清军包围金华城。朱大典拒绝了清朝的招降,身先士卒据城死守,与清军展开血战。金华并非军事重镇,城池防御条件很是一般,城中兵力也极为有限,但朱大典却凭着一腔血气之勇和忠心,死战不降,整整坚持了将近一个月,让清军伤亡惨重。直到因为城中粮尽援绝,士卒死伤殆尽,清军才得以攻破金华。
朱大典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选择了为国捐躯。《南明史》记载,他走进城中的火药局,把自己绑在火药桶上,一声巨响粉身碎骨,用生命践行了他的守土之责。朱大典死的轰轰烈烈,其舍身为国的精神也感动了世人。当地百姓给他当年栖身之地树立庙宇伏龙殿,在他读书之处树立“朱大典读书处”的石碑,表达对这个忠臣的怀念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