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的种类 >> 盘鹰风筝花样放飞健身新视野金台资讯
核心阅读
盘鹰风筝兴起于北京,由风筝爱好者从雄鹰翱翔的姿态中获得灵感创制,目前全国各地盘鹰风筝的爱好者约有十几万人。如今,花样盘鹰风筝运动正在想办法走进校园,在学生、青少年和教师中推广。
眼下,正是北京放飞风筝的好时节。花样盘鹰风筝推广人张金彪并不在意风力与风向,只见他转动圆轮、轻拉细线,几下便将一只“苍鹰”放上天空。“苍鹰”并不高飞,而是环绕在张金彪周围,忽而俯冲、忽而掠地,仿佛这以竹为骨、以纸为肤的风筝化为拥有了性情的生灵。
相比于传统风筝,花样盘鹰风筝的玩法更具动态
盘鹰风筝兴起于北京,由风筝爱好者从雄鹰翱翔的姿态中获得灵感创制,盘鹰风筝开始逐渐翱翔于天际。在清代曹雪芹的作品《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就有关于盘鹰风筝“尤须神似栩栩然,兔起鹤落拟鹰隼,下击上翻复回旋”的描写。
盘鹰风筝讲究的几道步骤是“扎、糊、绘、放”,前三步是塑造鹰之形,而第四步则是赋予鹰之魂。老一代人玩盘鹰风筝,主要是模仿鹰的飞行姿态,在高空中“慢、稳、飘、柔”,仰头观望,宛如一只真鹰盘旋于高空。现在的花样盘鹰风筝,更突出运动性,操控时融入武术、太极、舞蹈等元素,通过个人的肢体变化和细微操作,让风筝完成各种动作。
一套动作下来,大约四五分钟,张金彪的额头已经沁出汗珠。他说:“相比于传统风筝,花样盘鹰风筝的玩法更具动态。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动作,几分钟的运动量大致与30分钟快走相当。”爱好者鲍国辉习练了10个月,身体明显轻便了许多,他对花样盘鹰风筝的评价是“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存”。
想让盘鹰风筝听话,需要“手眼身法步”配合。张金彪说上手并不容易,初学者让盘鹰风筝飞起来大致需要个把月的时间,再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掌握各种技巧,三四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熟练。“我从年开始接触盘鹰风筝,可以说是多年如一日,它的操控技法不同于任何一种风筝,是一种‘活’的运动。放飞时需要掌控力和分寸感,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对盘鹰风筝的飞行姿态产生影响。”
与普通风筝不同,盘鹰风筝可以无风放飞、室内放飞。室外放飞反而要比室内更难,因为风力和风向等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张金彪认为,盘鹰风筝的玩法有4个层次:会、好、精、绝,不仅要让风筝升空,还要做到无痕放飞,节点平顺,而放飞的最高境界就是“物心相融,人鹰合一”。
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将骨架完成
在盘鹰风筝爱好者看来,这项运动颇具中国特色。风筝已经在中国传承了多年,从扎制到绘制,都很有讲究。因此,大多数爱好者不仅在放飞上颇有水平,还成了扎制、裱糊和绘画的高手。
爱好者王小生对粘制风筝的乳胶过敏,但总忍不住要做几只盘鹰风筝。他说起制作工艺头头是道:“竹子要尽量选取中段,这样比较有韧性。老先生提出扎制‘横平竖直,点点对称’的要点,我们一直都在传承。与此同时,制作工艺上也在逐步精进,越小越难做,早期的盘鹰风筝作品一般都是一米到两米,现在已经有几十厘米大小的作品飞上天空了。”
制作盘鹰风筝从劈竹子开始,然后进行烤制、扎制,大概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将骨架完成,随后是糊裱和绘画。张金彪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只珍藏的盘鹰风筝,鹰的眼睛、羽毛、爪子等细节层次分明、栩栩如生——这是他爱人的作品,用时两个月才完成。张金彪说,现在名家手工制作的作品价格不低,不过对初学者而言,多元钱就能买到入门级的盘鹰风筝。
如今,运动风筝在国外风靡,复线、双线特技风筝发展势头迅猛。去年在浙江岱山岛国际风筝节上,张金彪的花样表演技惊四座,他操控的盘鹰风筝时而在高空盘旋,时而在观众的头顶掠过,引来阵阵惊呼。表演结束后,外国运动风筝选手纷纷围拢上来,送上了“神奇、不可思议”的赞叹。
逐步走入校园,争取成为可供学生选择的健身项目
如今,在通州运河广场长期活动的花样盘鹰风筝健身者有40多人,北京市通过放飞盘鹰风筝健身的估计有几千人,而全国各地盘鹰风筝的爱好者约有十几万人。
在张金彪身边,年轻的习练者也有30多岁了,他越来越感到这项古老的运动不能定义为“老年人的运动”,“不贴近年轻人是不行的,只有年轻化,这个项目才有未来”。
现在,花样盘鹰风筝运动正在想办法走进校园,在学生、青少年和教师中推广。北京市通州区风筝协会的高星魁说,“现在花样盘鹰风筝已经进入北京的一些小学,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这个项目,同时也正在努力进入高校,争取成为可供学生选择的健身项目。”爱好者刘青田以前是一名体校教练,他认为,想让年轻人接受花样盘鹰风筝,就要让他们感受到这项运动的趣味性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北京通州区风筝协会于年举办了首届花样盘鹰风筝锦标赛,尽管只是一项区级比赛,但在竞赛制度、比赛规则、动作标准等方面做出了尝试。张金彪期待借助赛事推广这一项目,“通过极具观赏性的放飞动作,让花样盘鹰风筝飞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