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的习性 >> 唐诗腊日七首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腊日,就是腊月八日,当然腊八这个称呼是宋朝以后流行的,在唐朝和唐朝之前,就叫做腊日。
腊日最初的来源,是腊月冬天天子狩猎并且祭祀神灵,称为腊祭。
在汉朝的时候定为冬至后的第三个壬日,时间在大寒节气左右。但是到了魏晋时代,实际人们习惯用农历来标注节日,此时民间就固定在腊月八日了。
唐朝之后,腊日就是腊月八日。
腊祭代表着用一年丰盛的猎肉祭祀神灵先祖,也意味着过年迎春时段,拉开序幕。长达一个多月的过年狂欢就此开始。腊日是个去旧迎新的开始。
现在的人说起腊八,就会香气腊八粥,不过这是宋朝以后流行的民俗,那么唐朝怎么过腊八节呢?
首先,传统的腊日,有一个重点的项目,就是狩猎。唐朝尚武,皇帝出门郊猎之外,各个军营,民间也展开狩猎活动。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却忆咸阳旧酒徒。”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节录
这是岑参在甘肃,唐朝的边塞玉门关,看到盖将军在腊月八日出关狩猎的景象。
那马厩里是一匹匹斗志昂扬的战马,其中桃花马最为雄健,价值最高。
骑着桃花马向城南郊外进发,在腊日腊月八号这天猎杀了一只千年的狐狸。
我来到塞外巡查边防存贮,也为将军你感动,这样的豪情,我也要喝酒。
在这样豪放的快乐中,我却想起自己也曾经是咸阳爱酒的爽客啊。
”山头曈曈日将出,山下猎围照初日。
前林有兽未识名,将军促骑无人声。
潜形踠伏草不动,双雕旋转群鸦鸣。
阴方质子才三十,译语受词蕃语揖。
舍鞍解甲疾如风,人忽虎蹲兽人立。
歘然扼颡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
既苏复吼拗仍怒,果叶英谋生致之。
拖自深丛目如电,万夫失容千马战。
传呼贺拜声相连,杀气腾凌阴满川。“中唐·卢纶《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节录
中唐的卢纶则是在咸宁看到咸宁王率领部下狩猎的场景。
腊月八日腊日这天,一清早,大队狩猎人马就围住了山林,山头太阳刚刚升起时,山下的围猎已经布置好。此时前面林子间,有野兽不知名,将军骑着马,无人敢作声。
只看见那头野兽伏在草丛中不动,老鹰盘旋在上空,乌鸦鸣叫,显示这里有着大兽。
一个外国在这里的王子,年龄三十,他根据翻译知道这里有野兽需要擒拿。
他忽然跳下马,脱下厚重的盔甲,飞快跑到野兽前,他忽然像老虎一样蹲下,那只野兽马上像人一样站起来。这个番邦王子,忽然扼住了野兽的颈部,用力击打它的脑袋,只看见野兽翻滚在地上。
野兽缓过劲来,大声吼怒,大家一起想生擒它。激烈的搏斗中,野兽和人被拖入了深山丛林,这时围猎的众人赶紧上前。只听见大虫被擒住,欢呼的声音杀气腾腾震撼山川。
这只野兽是豹子,而擒拿它的人是番国王子。
当然这功劳肯定属于王者和大唐。
用现在的观点,那只豹子,就这么该死吗?它或者并无意冒犯人类。但是自古冬天的狩猎是保持战斗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提升男儿血性。
”健夫结束执旌旗,晓渡长江自合围。
野外狐狸搜得尽,天边鸿雁射来稀。
苍鹰落日饥唯急,白马平川走似飞。
蜡节畋游非为己,莫惊刺史夜深归。“唐·姚合《腊日猎》
同样在这首诗里,看见冬天围猎的壮观场景。打猎的健儿头上扎紧头发,带着特殊的标志和旗帜,几对人马渡过长江,将山形成合围之势。
山中野外的狐狸被收罗射杀干净,连天上的大雁也被射得差不多了。
一天下来,老鹰盘旋在上空,这吃的都被人猎杀尽了,你说它心里烦不烦?
一大队得意的人马满载而归,白马回家,跨越山川,快似飞,
在腊日腊节狩猎,并不是当官的刺史为了自己。
那他是为了什么呢?唐朝边患战争多,这样的狩猎大多数是保持提升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
那皇帝打猎吗?当然开国或者尚武的皇帝,都会将狩猎看作大事。
但是,太平时期,也有将这种狩猎看作一种郊游的,比如唐五代蜀国。
”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唐·花蕊夫人徐氏
明天就是腊日;腊八,皇帝官家要出去狩猎,今天在清点随驾的宫人。
作为妃子宫嫔的我有幸被选上陪驾。
我今夜在这里换着打猎用的衣裳。
那回鹘样子的衣裳,配上回鹘一样的战马,合身飒爽,真是好看。
这是打猎吗?这是换了一个装扮去走秀啊。
这里一点紧张的气氛都没有,反而有种得意洋洋。这紧身的军装衬得自己越发身段挺拔,那皇帝必定会多看我一眼。
当然这五代后蜀主孟昶也亡国快。
唐朝的腊日仅仅只是狩猎吗?肯定不是。
因为狩猎还真是皇家贵族还有军队的专有,普通人没有资格参与。
那么从另外一个层面谈腊日。
腊日是过年的开始,但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唐宋两朝,都有专门在这天宴请文臣,发放宫廷福利的讲究,这福利虽然小,却也珍贵贴心。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唐·杜甫《腊日》
比如唐玄宗皇帝,上午还在狩猎,下午就安排文臣宴会,还照顾到没有官位的在宫廷等待的寒士学子,比如杜甫就是挂号在集贤殿等待官位分配的一员。
下午的宴会上,好酒好菜招待他们,另外特地送上了御制的防寒口脂面霜。
这里可以看到唐朝长安的气候也寒冷干燥,所以有专门防止冻伤的面霜膏药。
但是出自皇家的,肯定意义不一样。
落魄的杜甫,因为感受了皇家恩泽,连这天都觉得特别温暖,想想,那是他感觉太阳照在他心底了吧。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唐·杜甫早花(年)
只是几年之后,杜甫已经不在繁华的长安和故乡洛阳。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亡西蜀,长安一夜沦为地狱,繁华泡影,他带着家眷经过甘肃转到四川。
又是一年腊月八,四川山水奇丽,但是不是他的家乡啊。
那洛阳也不知道现在怎样,是否还安稳,但是在四川,他的朋友间,没有一个是从洛阳来的。
音讯不通。
又是一年腊月八,这是开始忙碌迎接新年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了应者年节的梅花开。
那洁白轻盈的白梅花像春天杏花,这是跨越冬春的梅花开了,一年将去,一年将来。
我看见岁月老了鬓发,谁知道我迫切的思乡情怀呢?
杜甫为什么腊日这么伤感,一方面腊日就是迎春的开始,另外一方面,他一直感念唐玄宗盛世之时,对他微薄的眷顾。这种情怀在古代叫作忠君爱国。
实际在传统古代,忠君爱国,实在是密不可分。
爱着公认的皇帝,爱着太平,并努力去拯救完善这个世界,是传统中国人朴素的爱国。
虽然唐诗中关于腊日的诗文留下的比较少,但是无可否认,在民间就是一个过年的重要节点,代表过年,代表迎春。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初唐·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据说天授二年腊日,大臣们想谋杀武则天,说上苑的花都开了,请武则天带着群臣游玩。武则天笑了一下,发布了这道诏书。
我明天要去游玩,请火速通知春天的神,让百花连夜开放,不要等到我去时还没有开。
果然第二天,武则天带领群臣游花园,一片花海。
那些图谋不轨的臣子,也认为这是武则天有着通神的能力,被上天眷顾保佑。
实际上这首诗和这个故事有很多让人玩味的地方。
从表面上看,是武则天有号令百花的能力,实际上是她有驾驭管理宫廷的能力和实力。一道诏书下来,已经有众多的人连夜布置花园,顺带清除异已。
她才这么的气定神闲。
而腊日在唐朝也是一个期待花开的美好日子,至少此时梅花盛放,京城年节热闹吉祥,否则安史之乱后的杜甫,也不会对长安和洛阳的腊日,如此情深。
腊日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则来源于宋朝对于佛教地位的提升,以及民众的效仿。下一章节谈。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