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义纵之死不懂政治的酷吏,最终不过是只夜

发布时间:2023/4/27 18:00:23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公元前年,在汉景帝与汉武帝时期,都出任过大汉帝国重要官职的酷吏宁成被杀。

不过有意思的是:杀死宁成的,并不是他的政敌,而是另一名酷吏:义纵。

那么,这个义纵究竟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向“同类”下手呢?

且听青史君慢慢道来!

义纵,西汉时期河东(今山西省晋南地区)人士。

虽然史书中没有明说,但是青史君可以肯定:这位仁兄自打生下来开始,就是一位不安分的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根据史书记载,义纵的姐姐义姁(xu)是一个医术高超且备受尊敬的医师;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想来义纵的童年生活应该不是很拮据,但是呢,少年时期的他却选择入伙绿林、沦为强盗。

义纵者,河东人也。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

青史君认为:生活并不困苦的义纵,却选择沦为强盗、刀口舔血,说明此人有两个性格特点:第一、不甘平庸;第二、好勇斗狠。

请朋友们记住这两点,这跟义纵后来的人生选择有着莫大的关系。

我们接着往下说,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像义纵这样的强盗人生,无非有两种结局:第一,在某次官府的追捕中被杀身亡;第二,做大做强,成为一方豪杰。

但是,命运之神有时候就是这么“淘气”,义纵的人生,由于一次偶然的医治行为,出现了第三种选择。

前面我们说了,义纵的姐姐义姁是一名医术高超的医师。有一次,她被征召入宫,给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看病。由于医术高超且服务周到,义姁非常受王太后喜欢。

于是,王太后就问义姁:‘’你们家里还有哪个兄弟没有做官吗?”

义姁想了一下,说:“我只有一个弟弟,但是他的德行不好,不能做官!”

很明显,义姁说的是实话,可是王太后却认为义姁是在“谦虚、客气”,便毅然决然地将义纵推荐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那是谁呀?

大汉帝国第一HR!看人从来没有走过眼!

当汉武帝第一眼看到义纵时,就知道这是一个酷吏的好苗子!于是稍加培训,就将其直接放了一个实缺。

纵有姊姁,以医幸王太后。王太后问:“有子兄弟为官者乎?”姊曰:“有弟无行,不可。”太后乃告上,拜义姁弟纵为中郎,补上党郡中令。

果然,义纵没有让汉武帝失望,在他的治下,上党郡“县无逋事,举为第一”。

像这种被领导看好,又确实有能力的好苗子,绝对要大力提拔啊!于是,曾经的强盗义纵,摇身一变,就成了长陵县与长安县的县令。

长陵,即就是汉高祖刘邦与发妻吕后的合葬陵寝;在西汉时期,每当修建帝王陵寝时,都会大肆移民,在帝王陵墓附近形成一个新的居民区(一般设县)。而长安县,也就是大汉的国都所在地。

很明显,此时的义纵已经俨然成为了大汉帝国第一行政区的掌门人。

加官进爵固然值得高兴;可是我们不要忘了:能在第一行政区混的,可都不是善茬!

换句话说吧:义纵的治下之名,不是高官显贵,就是皇亲国戚!

所以,青史君对于汉武帝为什么会把酷吏义纵安排到这里的动机,表示十分怀疑!

不过,义纵似乎一点也没有察觉出这次任命的微妙之处。在上任之后,他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依法惩治了王太后的外孙,也就是汉武帝的外甥。

迁为长陵及长安令,直法行治,不避贵戚。以捕案太后外孙脩成君子仲,上以为能,迁为河内都尉。

奇怪的是,在义纵“修理”了自己的外甥后,汉武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高兴。武帝认为义纵敢作敢为、是个能吏。于是,义纵继续升官,直接荣任河内太守。

但是,青史君必须要插一句了:被义纵收拾的那个脩成君的儿子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汉武帝的亲外甥。

这个脩成君,本名叫金俗(很显然,她并不是老刘家的人),是王太后在嫁给汉景帝前,和一个叫金王孙的人生的女儿。

也就是说,脩成君金俗和汉武帝本来就是同母异父的关系;而她的儿子仲和汉武帝的血缘就差得更远了。

但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当时的大汉朝堂上,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一直想效仿吕后与窦氏(窦漪房)干预朝政。即,王氏外戚和汉武帝之间,其实是敌对成分大于同盟关系的。

而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由于血缘亲疏的关系,脩成君金俗肯定是站在自己的母亲王太后一边的。

故而,这个“公子仲”被处理的背后,其实是汉武帝在敲打自己的母亲以及王氏外戚一族的政治发难。

并且,青史君认为:在汉武帝这一波操作中,最为出彩的地方在于,他让王太后举荐的义纵,去办了王太后自己的外孙,最终让王太后无话可说。

总而言之一句话:义纵是汉武帝打击王氏外戚的一把好刀!

不过,对于此事之后的这些权谋与心机,青史君相信,以义纵的智商,他是领悟不到的!不然,他也不会犯下后来的错误了!

我们继续往下说。

不管怎么样,义纵又升官了!(上以为能,迁为河内都尉)

由于在长安时,自己打击权贵与豪强得到了汉武帝的嘉奖,故而,当其到了河内之地后,义纵变得更加疯狂:他已经不满足于“个别打击”,而是喜欢上了“灭人之族”!

至则族灭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

虽然,史书上说,义纵的一番严厉整治,河内之地达到了“道不拾遗”的治世。但是,私以为:动不动就灭人全族的治民手法,过于简单粗暴且有违天理,是十分不可取的!

不过,义纵可不这么想。

好勇斗狠的性格再加上日益膨胀的权力,让义纵形成了一种“迷之自信”。从此,义纵每次官场履新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灭人之族。

在南阳郡,义纵屠灭了同为酷吏且对自己低声下气的宁成一家。

及纵至关,宁成侧行送迎,然纵气盛,弗为礼。至郡,遂案宁氏,尽破碎其家。

在定襄,义纵将所有与死囚犯有接触的人一律斩杀:

纵至,掩定襄狱中重罪轻系二百馀人,及宾客昆弟私入相视亦二百馀人。纵一捕鞠,曰“为死罪解脱”。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

对于义纵的所作所为,史书上是这么评价的:

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然其治尚宽,辅法而行,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其治,所诛杀甚多,然取为小治!

可以看出:虽然同为酷吏,张汤等人好歹还有点操守(辅法而行),而义纵简直是毫无底线可言——管你有罪没罪,杀了再说!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不久之后,义纵的报应就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

可能是太热衷于“杀戮”,也可能是义纵本来的“政治意识”就不太敏感,他忘了自己除了打击豪强之外,还有另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维护汉武帝的专用御道:

有一次汉武帝生病了,于是去甘泉宫疗养,当车马走到路上时,汉武帝却发现供自己车马行走的御道坑坑洼洼、极度缺乏修缮与保养。

本来身体就不舒服的武帝,被车马颠得厉害,于是生气地说道:“难道义纵认为我没有命,再走这条道路了吗?”

这可是一个严重的政治信号啊!它预示着,曾经的好狗腿子,已经渐渐地不受主人喜欢了。

不过,义纵显然没有察觉到此事背后的危险气息,他依然我行我素!

不久之后,他又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并最终送了性命。

由于,汉匈连年作战,大汉帝国的正常财政收入早已不能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于是,汉武帝在张汤的建议下,颁布了《算缗法》:

什么是《算缗法》呢?

简单说来,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吃大户——汉武帝规定:当个人财产达到一定的缗额后(文钱为1缗),就必须向朝廷交税。

后来,为了防止有人少报、瞒报财产,汉武帝又颁布了《告缗令》——如果你知道有人瞒报财产,那么你就可以向官府告发;一经查实,大户人家的财产,你和官府对半分!

这简直是明抢啊!于是,刁民四起,民间乱成一锅粥!

青史君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感叹——一向喜欢“杀人全家”的义纵竟然也有这种想法!他也认为那些告缗分子,都是趁火打劫的乱民;于是,就把自己管辖区域的那些告缗者全部给收拾了!

我们可以想象:汉武帝知道这件事之后的心情,简直可以用“我X”来形容了——义纵,你一个酷吏,这么悲天悯人的要做什么?你不知道朕这么做是为了“千古大业”吗?你的政治站位在哪里?你这时候出来反对朕,是在找死吗?

于是,一代酷吏义纵因为“破坏国策”之罪,被杀、弃市。

方受告缗,纵以为此乱民,部吏捕其为可使者。天子闻,使杜式治,以为废格沮事,弃纵市。

结语:

说起西汉历史,“酷吏”绝对是一个不可绕过的话题。

故而,一向惜墨如金的太史公,在他的皇皇巨著《史记》里,专门为这些毁誉参半的人物,开了一篇列传。

在长达余字的《酷吏列传》里,有郅都那样“引是非,敢争天下大体”的伉直之士;也有张汤那样“知阴阳,国家赖其便”的能吏······

而义纵这个人该怎么评价呢?

他好勇斗狠,执法不避权贵,敢于向豪强、恶势力,甚至是皇亲国戚下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相对公平性,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就凭这一点他确实也配得上司马迁的那一句“虽惨酷,斯称其位矣”的评价。

可是呢,他行事过于简单粗暴,又残忍嗜杀,缺乏应有的政治头脑,当上位者需要时,他确实是一把好刀!

可是,当他鲁莽行事,破坏了汉武帝的千年大计时,他的价值似乎只不过是一个多余的夜壶罢了。

相关文章链接:

《酷吏张汤之死: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酷吏鼻祖——“苍鹰”郅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2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