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

苏轼结婚当天,写下一首洞房诗,却不料成了

发布时间:2024/9/11 13:21:54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s://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的诗词随着时间长河川流不息,一直奔涌到现在,涌现在人们面前。每一首诗词都承载了文人的思想和感情,当品读的时候就能体会当时作者的心境。

在诗词文化中,有很多是代表着忧国忧民,有的则是抨击社会,有的是浪漫主义。在众多诗词中,一首悼亡妻子的词闯过百年时光,惊艳了古代,更惊艳了现代。

苏轼的“东拼西凑”

在中国唐宋时期的文学家十分出名,在这个阶段也是出了不少有名的诗词家。其中李白、杜甫、李清照、苏轼等人的名声流传至今。

然而没想到苏轼有时候作词居然也要靠“抄袭”他人的句子,东拼西凑才能凑出一个完整的诗。

而这首词就是出现在苏轼结婚的当天,没撩到一首拼凑出来的肉麻诗词反而成为了千古绝唱。对于这首次,林语堂先生曾经也研究过,甚至在《苏东坡传》中专门对这首词进行拆解。

苏轼在结婚的时候写的词名叫《南乡子》,在这首词中的上一半代意思则是对新婚妻子美貌的描写,后面则是表示自己刚结婚时,喜悦的心情。

这首诗看起来十分美好,但是里面的词语几乎都是采用他人的诗词。这首诗也算是“东拼西凑”出来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寒玉细凝肤”这个词来自唐代诗人的吴融《既席十韵》,原本的诗句是“暖金轻铸骨,寒玉细凝肤。”

第二句诗是“清歌一曲倒金壶”,这句诗也不是苏轼创作的,而是来自唐代诗人郑谷的《席上贻歌者》中的“花月楼台近九歌,清歌一曲倒金壶。”

在来看第三句,“冶叶倡条遍相识”,这句古诗同样也是来自其他地方,依旧是唐代诗人的,是出自李商隐的《燕台四首》中的“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接下来就是第四句中的“豆蔻花梢二月初”,这首诗来自大名鼎鼎的杜甫《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其中豆蔻年华就是化用了这句诗。

第五首诗词则是“年少既须臾”,这个诗词虽然不是直接把别人的诗词拿过来,但是这首诗词也是有原型的。这个同样是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短歌行》,“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在诗中的第六句则是来自唐代诗人杜光庭的《招友人游春》中“难把长绳系日岛,芳时偷取醉功夫。”中的最后一句。

哪怕是在诗词的最后两句,都是分别采用了唐朝诗人韩偓和杜牧的诗词。分别是“罗帐四垂红烛背,玉钗敲著枕函声”和“狂风烈焰虽千尺,豁得平生俊气无。”

在《南乡子》这首诗中,不拿看出苏轼化用了很多唐朝诗人的诗句,为什么一个如此出名诗人反而要借用他人的诗句呢?

曾经有人对苏轼的词做过统计,据说苏轼的全部词作用了个典故,这些典故包含很多。而单单这首《南乡子》诗词光是56个字,就用了8个典故。

虽然这些诗词都是来自不同作者的诗词,但是苏轼并不是抄袭,而是化用典故,不同的词语在苏轼的诗中,反而组成了另外的意思。

如果不是苏轼饱读诗书,他也不能张口既来这些诗词,同时也从侧面反应了苏轼是真的“腹有诗书。”

苏轼在新婚之夜的诗词虽然都是很多都是化用了其他诗人的诗句,但是苏轼真正出名的诗词都是自己撰写的。

在读书方面,苏轼阅遍无数诗文,才会对这些典故运用自如。不仅是苏轼愿意化用其他人的诗句,很多诗人在作词方面,都会选择化用。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的诗句能够很好的符合特定的环境和心情。

况且,有的诗人关于某种环境下的诗句已经是登峰造极,后辈无法超越,只能化用,为自己的文章点缀。

围绕在身边的感情

苏轼的才情不仅仅是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名声,也给自己迎来了一个妻子,据说王弗就是苏轼“赢来的”。

苏轼曾经在王方名下求学,当时的才华就已经让王方刮目相看,也有了想要自己女儿嫁给苏轼的意思。

而促进他们感情发展的则是“唤鱼池”,因为王方的家乡有一个池子,有人走过要是拍手,里面的鱼就会游过来。

很多才子都在为这个池子想名字,但是王方都不满意。直到苏轼想出名字,王方才满意,而这个名字就是“唤鱼池”,与此同时,王方的女儿王弗也一同想到了这个名字。

这让王方认为,他们二人心有灵犀,理应配成一对。于是在老师的撮合下,王弗和苏轼两人才结婚的。

虽然苏轼一生除了王弗以外,还有两个妻子,但是回顾苏轼一生,他似乎只有在王弗面前才能像个小孩子。

王弗的存在于苏轼而言是特殊的,他们在诗词方面能有共同语言,在为人处世方面,王弗总是能顾及苏轼的颜面也能提出中肯的意见。

锋芒毕露的苏轼也只有在王弗面前,才有所收敛。只可惜这段爱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只有十多年的感情,可正是这十几年的感情,却让后世之人对苏轼和王弗落泪。

在苏轼的诗词中,不仅仅有着给自己妻子的诗词,还有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弟弟苏辙。苏辙的年纪比苏轼小三岁,但是从行事作风上,反而更觉得苏辙才是哥哥。

苏轼、苏辙、苏洵一家人在宋朝诗词界的地位非常高,一家子都能有突出成绩,可见苏洵在孩子教育上很有能力。

自小两个兄弟就兄友弟恭,即便是长大以后,感情也没有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消磨。曾经两个兄弟在不同的地区为官,期间一直都是书信往来。

在书信之中,苏轼和苏辙不停的讨论美酒等话题。有时候苏轼表示苏辙也算是他最好的朋友,若有身边没有朋友的时候,苏辙自然充当苏轼好友。

可见他们兄弟之情的深厚,早就超越了血缘纽带的关系,无论是诗词还是饮酒美食方面,苏轼和苏辙总有共同的话题。

在封建朝代中,男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为官造福百姓。怀揣着同样的梦想,苏轼一家人都进入朝廷。

可是很多问题自此出现,苏洵曾经说过,苏轼、苏辙很“野”,很担心他们在官场上学不会圆滑。

事实证明,苏洵想的都是对的,但是在朝廷中,苏辙为人低调,仕途一片光明。可是苏轼却不一样了,他大胆直言,导致自己一贬在贬,甚至有时候连性命都保不住。

曾经“乌台诗案”中,苏轼被陷害,这也导致他下诏狱。面对这种情况,苏辙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哥哥,而是选择辞官保护哥哥。

并且在苏轼身陷囹圄之时,苏辙把哥哥全家人都安顿好,让哥哥不要担心。而此时的苏轼也一度认为自己肯定活不下去,于是在监狱中写信给苏辙。

“与君生生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在这句诗中,苏轼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诗词中,愿生生世世都能和苏辙做兄弟。

幸好,最后苏轼在众多人的力保下,他能活着出监狱,可是他的仕途算是毁了。苏辙也因此被牵连,他们兄弟二人皆被贬谪。

即便如此,苏辙并没有埋怨过苏轼,反而在远方依旧担心苏轼过得好不好,生活怎么样?苏轼远在天边,同样心系苏辙。苏轼认为他亏钱苏辙,如果不是他,苏辙的才能在仕途不会有如此境地。

苏轼和苏辙之间的兄弟情感人心弦,在苏轼去世以后,苏辙更是写下“手足之爱,平生一人”,他们两个是兄弟,是亲人,在父母去世以后,世界上只有他们两个是最亲近的人。

苏轼虽然在仕途上并不如意,可是在他的身边,除了让人动容的爱情以外,还有让人羡慕的兄弟之情。

“千里共婵娟”的奢望

年少时期的苏轼生活才是真惬意,父母疼爱,亲人都在身边,年仅19岁就迎娶了16岁的王弗。

他们两个人相爱,而且王弗可是苏轼的贤内助。苏轼只用专心读书就好,王弗一个人料理家务,孝顺公婆,处处都能照顾周到。在苏家没有人对王弗有埋怨,都认为她是一个好人。

让王弗埋在婆婆墓旁的愿望,甚至都是苏洵提出来的。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下,大家族内部都会有牌匾供人供奉,而且牌匾的位置也决定了这个人在家族的地位。

年仅27岁的王佛永远离开了苏轼,当时的苏轼才30岁,正是风华正茂,而立之年。可是在这一年,他是去了最爱的人。

面对王弗的离开,很多人都不舍得,苏洵向来严厉,可是在导致王弗去世以后,也内心不忍。苏洵专门告诉苏轼,“汝当于汝母坟茔旁藏之。”

苏轼听从父亲的话,把妻子埋葬在母亲坟边,甚至自己亲手种植了树木。随着年纪的长大,苏轼的生活反而越来越不好。

没有了妻子以后,苏轼娶了王弗堂妹。但是不久之后,噩耗再次传来,年,苏洵病逝。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苏轼感到人生的痛苦,母亲、妻子、父亲都已经离他远去。

可偏偏苏轼在仕途上并不是成功的,他的才华让他被人赏识,可是他锋芒毕露,学不来官场圆滑的样子,只能不断的得罪人。这也导致苏轼在后来,不断的被贬。“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句话反而成了苏轼的自嘲。

但是苏轼一生豁达开朗,所有的困难在他眼里,只不过是浮云而已。这种心境下,苏轼能写出来“一蓑烟雨任平生”,但是到了妻子这里,反而成为“十年生死两茫茫”。

当时满心欢喜迎娶王弗,开心的写下《南乡子》,专门赞颂妻子的美貌和自己结婚后的开心心情。没想到再后来不久,转变成了“无处话凄凉”的悲惨。

再加上仕途上的不如意,苏轼的人生不断漂泊,纵然他的生活惬意无比,可是他的亲人都不在身边。

现如今只有弟弟在他身边,可是他们并没有办法相见,只能通过书信代表着他们波涛汹涌的感情。

纵然后来的苏轼又在娶妻子,可是王弗的堂妹依旧走了自己堂姐的老路,没多久也病逝离开苏轼。

自此苏轼可算是孤家寡人了,他的妻子接二连三的离开他,他的亲人也不在身边。在父亲的守孝期间,苏轼和苏辙曾经相约好,年老以后要回到老家,再次享受美好的生活。

只可惜苏轼遭受打压,在政治上和自己的弟弟相差太远,他离家的路途也越来越远,况且后来苏轼的年龄也在增加,身体多病,不宜动身。

在月圆之夜,苏轼想到了自己远在他乡的亲人,“人有悲欢离合”安慰了苏轼,只能把感情寄给月亮,希望“千里共婵娟”。

“老夫聊发少年狂”,正是苏轼对于自己老年时光的赞叹,即便是年老,可他依旧能够苍鹰黄狗并肩作战。

可是转眼,他们老年时期的意气风发反而推动了他们的生命,不久以后,苏辙在颖昌离世,苏轼在常州离世,兄弟两个的约定没有实现,也成为了一种遗憾。

纵观苏轼一生,年幼时期的他完全就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只可惜随着年龄的长大,苏轼的风光越来越淡然。

正如小时候,总是盼望着长大,似乎长大后才可以自由自在。可是直到长大以后,我们才知道长大的痛苦,这个时候才会想到回到小时候,因为只有在小时候,家人朋友都在身边,自己无忧无虑。

只可惜时光不断的往前走,推动着少年,同时也推动着苏轼。苏轼眼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开,爱妻离开,自己也在不断的漂泊,生活越来越艰难,唯一的弟弟也不在身边。

带着这种满身遗憾,最后苏轼在常州永远的闭上眼睛。或许在他闭上眼睛的那一刻,看到了爱妻王弗,更看到了自己的亲人。

参考资料

《宋朝果然很有料》

《苏东坡传》

《有温度的宋词》

《国学经典丛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4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