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苍鹰 >> 苍鹰的种类 >> 刘禹锡写陋室铭前还写了4句诗,知县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上这段文字是千年文坛最有傲骨的一段文字。虽然喝了个大醉后,李白也曾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李白此傲是对物质的不屑,还未上升到自己是山中仙、水中龙的地步。虽然苏轼得意时,也曾带着浩荡人马出猎,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但东坡的狂也只是带牵条黄狗、托只苍鹰而已,但刘禹锡却早就把自己写成了深水灵龙。
一个文人,何以狂得如此“无法无天”,因为他是诗豪刘禹锡!爱看电影的朋友应该看过一部名叫《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主角安迪花了19年挖地道,花了8年时间才成功脱身,整个片子没有霸气的场面,但看到最后我们都被安迪内心的强大所震撼。刘禹锡就是唐代诗坛的安迪,本是京城最有才的少年之一,却被贬西南23年,23年的时间京城的人都快把他忘了,他回来的路上遇上白居易写了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3年的岁月,打磨出了这样14个字,安慰了世间多少失意人。
这样的人,写出《陋室铭》是不奇怪的,但我们还是要感谢一个人,没有他,就没有这篇千古绝唱,此人就是安徽和州的一位知县。当年刘禹锡被贬至和州任通判,正是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位知县有意刁难他。在写《陋室铭》前,其实他还写了4句诗,共有28个字,分成两次贴在门上,如果当时这位知县肯放过他,也就没有《陋室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通判,本来刘禹锡该住在县衙里,按规制他该有一个三间三厢的居所。但知县找了个理由,把他安排到城南的一间陋室里,那里面朝大江夏热冬冷。刘禹锡于是在门上写了两句诗,一共是14个字: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其实是一副很有意思的对联,刘禹锡这是君子乐水,想以此表达自己的豁达之气。自己在这陋室里,面朝着大江看着往来的帆船,正好思考一下人生。这14个字最重要的是“思争辩”3个字,他是针对知县的话,表示自己已经在思考一些人生的大问题,不想和你计较!
知县没懂刘禹锡的言外之意,看他还是活得这么洒脱,便又把他安排到城北德胜河边更偏的陋室。刘禹锡没说什么,又在门上贴了两句诗,也是14个字: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因为小屋旁边是杨柳,又有河,所以对这样的环境刘禹锡还是满意的。这两句诗的重点是“心在京”,意思是自己本是京官,不和你历阳小知县计较了,我的心思根本不在这。知县本就是有意不让刘禹锡好过,刘禹锡越是这样淡然,他越是生气。
于是又再次让他搬家,这一次把他安排在了县城中部。这里没有大江了,也没有垂柳了,只有一个破屋,一床一桌了。至此刘禹锡便再也忍不住了,写下了《陋室铭》。字数太多,也不方便贴在门上,索性找了个石匠刻了块石碑,立在门口。
其实仔细看看刘禹锡写的是4句诗,每一句其实都是寓有所指的,两次都是想对知县说自己无意与他争个高低,自己的心思也不在和州。但这知县就是不明白,就是不肯放过他,才逼得刘禹锡放了大招。
至此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何《陋室铭》会狂得如此“无法无天”,因为诗豪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是气得不行,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解了这个背景,大家再读《陋室铭》,是不是觉得更霸气了?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