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6175263.html忻州古代的“三块碑碣”张斯直黄蓉碑碣是我国一种给已逝先贤做悼念和记载的历史悠久的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能够让活着的后人用“碑碣”形式给予总结和追忆的人并非一般贫民百姓,而是那些在世时身位显赫的有爵位的官员(包括郡王、文武大臣、将军等)或者对社会影响很大的学者名流,在他们病逝后才有可能获此殊荣。我们后人从他们留给后世的碑碣上,可以了解到他们在那个时代的工作、生活状况和对社会的丰功伟绩。可以这样说,碑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个特定时代的王公贵人、学者才俊的历史。这段先贤个人的历史,对我们后人了解那个时代,其实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由于在元贞佑二年(公元年3月3日)蒙古军攻陷忻州时,不仅屠杀了很多进行抵抗的忻州人民,而且还把记载忻州(这里主要指忻府区)以前的历史资料全部焚烧。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很难看到元代以前对忻州历史的大量记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从碑碣上,看到忻州历史的记载,从而去了解忻州历史,不失是一个好的渠道和窗口,其意义也十分重要。我们忻州历史悠久,能人志士辈出,文化灿烂,应该说历史上留给我们的碑碣并不太少,但真正能够流传后世且影响较大的碑碣,又有几个?我们一时茫然竟还说不上来。近读《山西旧志二种》(山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中的《山西乡土志》第二十七章《碑碣》了解到一些情况,就忻州历史上的碑碣问题,与读者诸君共赏。在该章中,收录了山西全省的碑碣共块,其中碑文、墓志铭77块,磨崖5块,幢柱5块,石题3块,造像3块,法帖5块,后补遗的12块。所收集的这些碑碣基本上都是元代以前山西的政治历史文化名人如明公祠碑、北齐韩祜墓志铭、裴寂墓碑、邓恢墓志铭、薛平碑、司马光墓碑、姚天福墓碑等,这些人物,都是山西历史上相当重要的历史人物,政治文化名人,那么,在收入的这些碑碣中,忻州的碑碣又有几块能够进入呢?从该章看,收录的忻州历史先贤的碑碣一共3块,分别是《刘懿墓志铭》《柳真召墓志铭》《元遗山墓铭》,下面分别对这3块碑碣及其所志主人进行简述。《刘懿墓志铭》,撰写于公元年,即东魏兴和二年(公元年),撰写铭文人不详。该墓志铭出土于清道光初年,初拓本是忻州人焦丙照,后归太谷人温氏,最后归忻州人王连喜(其过程需要进一步调研,考察)。年王连喜将拓本捐赠于山西省博物馆。墓志铭主人刘懿,约出生于公元年左右,字贵珍,陕西省华阴市人,出生于官宦家庭,父亲刘乾曾任肆州刺史。他从小秉承先祖遗训,学武修文。年长追附北魏末年大将尔朱荣,受到赏识,任骑兵参军第一酋长,封敷城县(位于现在的原平市西北)开国伯,食邑户。后被拜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使持节都督肆州诸军事等职,转战东西南北,颇多战功。东魏兴和元年(公元年11月)薨于邺城(今河北临璋县西南)。第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运回肆卢乡孝义里(现忻州南关)安葬。因刘懿父亲曾在肆州(现在忻州)任职,他本人也在忻州担任重要职务,所以去世后归葬忻州理所应当。墓志铭全文(包含标题)共字,算是很长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忻州直隶州志》中,有一处专门记载刘懿的史料,还有一处专门记载刘贵的史料,而在对刘贵的介绍中,又说刘贵是秀容人,而其事迹与介绍刘懿的基本相同,只是文字短了好多。《忻州直隶州志》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有的历史史料中说刘懿是陕西省华阴市人,是因为他的祖籍就是在那里,这样介绍无疑是对的;说他是忻州秀容人,是说他的父亲曾在忻州秀容任职,他又在忻州长大,去世后又安葬在忻州,且他的字又是“贵珍”,里面含有一个“贵”字,说他是忻州人似乎也理所应当。有鉴于此,如果我们把刘懿简介写成“刘懿,祖籍陕西省华阴市人,出生于山西忻州秀容县”,似乎更合适些。《柳君墓志铭》,撰写于唐乾元二年(公元年)12月29日,撰者姓名不详。该墓志铭正书14行,每行约22字,拓片长35厘米,宽34厘米,现保存于国家图书馆。柳君,本名柳召,字真召,唐证圣元年(公元年)出生于山西河东(今永济市)望族,先祖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就任职高官,地位显赫。柳召父亲名叫柳悫,曾任辰州(今湖南沅陵县)都督。年少时候,因唐初设置孝廉科,选拔全国孝廉人才入仕,文武双全。在军队中任职唐军政使司,兼并州、云中防御副使。一生能够团结将士,多有战功,唐乾元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病逝,因在太原、忻州多年守卫,故葬于忻州城西九原冈。《元遗山墓志铭》,位于现在忻府区韩岩村遗山文化园元墓内,碑高约3米(含碑上龙头),宽0.9米,厚0.米,上刻元遗山弟子郝经撰写的《元遗山先生墓铭》。碑下座基是用青石做成的龟形图案。碑文写于元好问先生于年去世后不久,撰写人为元好问弟子郝经(公元年——年,山西陵川县人,字伯常,祖父郝天挺是山西名儒,曾教授元好问。他是金元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任职元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年在大都病逝)。该碑立于元大德四年(公元年),由元好问长子元拊和次子元振所立。墓碑主人元好问,公元年7月——年9月,忻州韩岩村人,字裕子,号遗山,山西忻府区(原秀容县)人,公元年考中进士,曾任河南镇平县、内乡县、南阳县县令,金亡后矢志修史。他是我国金元之际著名的诗人、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中州集》、《壬辰杂编》、《续夷坚志》、《南冠录》等书。从以上三块碑碣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位历史人物,都是我们忻州古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为他们三人立碑树传,理所应当;《山西乡土志》进行收集,也在我们后人预料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里,一定要认真学习古代忻州先贤的这些历史资料,典型事迹,学习他们为国献身的可贵品质,优秀传统,为忻州的发展、祖国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附:《刘懿墓志铭》魏故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太保太尉公路尚书事都督冀定秦殷并凉汾晋建陕肆十一州诸军事冀州刺史陕肆二州大中正第一酋长敷城县开国公刘君墓志铭君讳懿,字贵珍,宏农华阴人也。自豢龙避胄,赤鸟降祥。盘石相连,犬牙交错,长原远叶,繁衍不穷。斧衣朱绂,蝉联奕世。祖给事,德润于身,民誉斯在。父肆州,行成于己,名高当世。君体局强正,气于雄立。刚柔并运,方圆备举。弃置书剑,宿有英豪之志,指画山泽,早怀将率之心。起家为大将军府,骑兵参军第一酋长。庄帝之初,以勋参议举,封敷城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除直阁将军左中郎将左将军、太中大夫。帝时,意以为未尽,进爵为公,益户五百,拜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太中大夫。帝图时,意以为未尽,进爵为公,益户五百。拜散骑常侍抚军将军,乃除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本将军凉州刺史,假镇西将军常侍。开国如故,又为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兼尚书右仆射,西南道行台。复除使持节,都督二汾晋三州诸军事、骠骑将军、晋州刺史。又行汾州事,大丞相渤海王命世挺生,应期霸世。君既同德比义,事等鱼水,乃除使持节都督肆州诸军事,本将军肆州刺史。又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余如故。及圣明启运,定鼎邺宫,乃眷西顾,权烽未息,遂以君为使持节,都督陕州诸军事,本将军陕州刺史,仪同开国如故。又以本秩为御史中尉,复兼尚书仆射。西南道行台,加开府,余如故。式遏奸寇,镇静河洛。复路还朝,仍居本位。君自解井入仕,抚剑从戎,威略有闻,强毅著称。其犹高松,有栋梁之质。类如金石,怀坚刚之性。既时逢多难,世属慇忧,群飞竞起,横流未歇。折冲行阵之间,运筹帷幄之内,雄图壮志,与韩白连横。将略兵权,共孙吴合契。猛烈同于夏日,严厉等于秋霜。去草逐雀,怀苍鹰之气。诛豺制兕,起卧虎之威。降年不永,奄从晨露,以兴和元年十一月辛亥朔十七日丁卯,薨于邺都,追赠事持节。侍中太保太尉,公录尚书事,都督冀定瀛殷并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余官如故。粤以二年,岁在庚申,正月庚戌朔二十四日癸酉,葬于肆卢乡孝义里。乃作铭曰:淼淼长澜,岩岩峻趾。就日成德,聚星孝祉。家风未沫,世禄不已。于穆夫君,一日千里。昂昂风气,烈烈霜威。进退有度,信义无违。行高州里,声满邦畿。抗足高骛,理隔奋飞。秉麾执铎,南临北抚。肃清邦国,折冲疆宇。骏足未穷,逸翮方举。奄异金石,遽同草莽。眷言归奔,有嗟临穴。荆棘方生,松槚将列。千秋万古,光沉影绝。陵谷若亏,声芳有晰。唐故朝议郎行忻州司马柳君墓志铭君讳召,字真召,其先河东人也。曾祖兹,银青光禄大夫、贝州刺史。祖仁秀,唐朝散大夫、睦州司马。父悫,朝请大夫、辰州都督、丕缵昭业。皇周之裔,恤胤锡羡,推贤达迁。公甫年弱冠,孝廉抉第,赡文藻,韬策略。属时寇虐,特为使司委焉。不移良佐,复兼防御副使。运良筹,整师旅,故能卒乘辑睦,少长有礼。岂其彼苍不慭,俄然寝疾。以乾元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终于公馆,春秋六十有五。以其月二十九,权殡于州城西南三里九原岗,礼也。嗣子铦,次子异,次子沔,孺子溆,餐荼茹苦,泣血崩心,痛厚地而无追,诉终天而永诀。呜呼,哀哉!其词曰:兰芬而摧,玉美亦折。嗟乎彼苍,丧此贤哲。(其一)躬抱高道,人称遗爱。恨东逝而长归,泣西倾而不再。(其二)元遗山墓铭郝经岁丁巳秋九月四日,遗山先生卒于获鹿寓舍。十日,讣至。经走常山三百里,以马舁归葬。艺文酹酒,哭于画像之前。先生与家君,同受业于先大父,经夏逮事先生者有年,义当叙而铭之。诗自三百篇以来,极于李杜,其后纤靡淫艳,怪诞癖涩,寝以驰弱,遂失其正。二百余年,而至苏黄,振起衰踣,益为瑰奇,复于李杜氏。金源有国,士务决科干禄,置诗文不为。其或为之,则群聚讪笑,大以为异,委坠废绝,百有余年,而先生出焉,当德陵之末,独以诗鸣,上薄风雅,中规李杜,粹然一出于正,直配苏黄氏。天才清赡,邃婉高古,沉郁太和,力出意外。巧缛而不见斧凿,新丽而绝去浮靡,造微而神采灿发。杂弄金碧,糅饰丹素,奇芬异秀,洞荡心魄,看花把酒,歌谣跌宕。挟并幽之气,高视一世。以五言雅为正,出奇于长句杂言,至千五百余篇。为古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以写怨思者,又百余篇。用今题为乐府,揄扬新声者,又数十百篇,皆近古所未见也。汴梁亡,故老皆尽,先生遂为一代宗匠,以文章独步几三十年。铭天下功德者,尽趋其门。有例有法,有宗有趣,又至百余首。为《杜诗学》《东坡诗雅》、《警机》、《诗文自警》等集,指授学者。方吾道壤烂,文曜曀昧。先生独能振而鼓之,揭光于天,俾学者归仰,识诗文之正而传其命脉,系而不绝,其有功于世又大也。每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兴,己当所为,而国史实录在顺天道万户张公府,乃言于张公,使之闻奏,愿为撰述,奏可,方辟馆,为武安乐夔所阻而止。先生曰:不可遂令一代之美,泯而无闻,乃为《中州集》百余卷,又为《金源君臣言行录》。往来四方,采摭遗逸,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亲为记录,虽甚醉不忘。于是杂录近世事,至百余万言,捆束危积,塞屋数楹,名之曰《野史亭》,书未就而卒。呜呼!先生可谓忠矣。先生讳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人,系出拓跋魏,故姓元氏,曾大父春,忠显校尉,隰州团练使;大父滋善,儒林郎、铜山府君,赠朝列大夫;父格,显武将军、凤翔府路第九处正将,兼行陇城县令、骑都尉、河南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妣河南县君张氏。先生七岁能诗,太原王汤臣称为神童。年十一,从其叔父官于冀州,学士路宣叔赏其俊爽,教之为文。年十有四,其叔父为陵川令,遂从先大父学。先大父即与倡和,或者讥其不事举业。先大父言,吾政不欲渠为举子尔,区区一第,不足道也。遂令肆意经传,贯穿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赵礼部见之,以为少陵以来,无此作也,以书招之,于是明震京师,目为元才子。登兴定五年进士第,不就选,往来箕、颖间数年,而大放厥辞。于是家按其什,人嚼其句,洋溢于里巷,吟讽于道途,魏然坡、谷复出也。初筮仕,除镇平令,再转内乡,遂丁艰忧,终丧,正大中辟中州南阳令。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帅府令兼镇抚,甚有威惠。诏为尚书都省掾,居无何,除左司都事。再转为中顺大夫,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兼修起居注,上骑都尉,河南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天兴初,入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而卒。春秋六十八,某年月日,葬于秀容之先莹。前配同郡张氏,户部尚书林卿之女,再配临清毛氏,榷贷司提举飞卿之女。男三人:长曰拊,奉天大夫,汝州知州,兼管诸军,奥鲁劝农事;次曰振,仕太原路参佐;次曰揔,尚书都省监印。女五人,长曰真,适进士东胜程思温;次严,女冠,诏为宫教,号浯溪真隐;次顺,早卒;次适成和郎,大都惠民司提点太原翟国才。次适建德路织染局大使定襄霍继祖。铭曰:士子贾技争缀辑,侥幸寸禄奔走急。以为诗文作无益,粪壤掷弃明月壁。先生卓荦有异识,振笔便入苏黄世。开辟文源剪荆棘,大声复元金玉击。烂漫长醉思盈溢,瑞锦秋花乱堆积。险拓护前喘肝臆,群犬兟兟共谗嫉。尘埃野马为鬼蜮,遗山岩岩倚天壁。国史兴丧是吾职,义烈不负董狐笔。定襄高寒拓跋国,马臾归葬返元宅。有书有卷俱未卒,呜呼先生端可惜,呜呼先生不可得!大德四年七月吉日、男奉直大夫、汝州知州兼管诸军奥鲁劝农事元拊并元振立石。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知州事古歙汪本直重摹勒石。转载自:直播忻州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505.html